
国泰君安证券:家电出口景气延续 内销有望提振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第一季度分区域来看,家电整体外销优于内销,出口呈现高景气态势。政策刺激预期又起,内需有望提振。2024年初至今,家电线上销售整体增长较好,空调/冰箱/彩电等大家电品类销额同比+33%/+19%/+25%。第一季度报表表现来看,外销主导公司占优,白电及相关产业链更优。全文如下【家电】出口景气延续,内销有望提振短期出口订单高增,长期出海趋势确立。

海外巨头入局!又一家外商独资公募获批展业
4月18日,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联基金”)宣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将正式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公开资料显示,安联基金成为今年内继联博基金后,第二家官宣获批展业的外商独资公募。

A股春风送暖 公募积极分红
近日,新“国九条”发布,为市场注入新动力。A股三大指数应声反弹,市场一片春意盎然。回顾2024年一季度,A股走出一波“小阳春”,银河证券数据显示,上证综指、中证全债年内分别上涨2.23%和2.34%。公募基金持续发挥专业投资服务优势,通过积极分红回馈投资者、打造长期稳健回报等方式,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基金分红无疑是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方式。

知名机构看好细分赛道龙头
近日,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欧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现在是买入中国股市的好时机。“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考虑在中国投资,因为我发现中国高质量资产的价格非常有吸引力。”瑞·达里欧指出,中国市场对于“了解世界”和“投资多元化”至关重要。而记者通过梳理多家投资中国资产的海外主动基金近期持仓变动发现,外资的确正在积极加仓中国资产。

部分指数产品缘何规模难“长大”
被动投资的爆发式发展不仅伴随着产品数量和规模的迅速攀升,产品出清也在加速提上日程。从近期披露的情况来看,仅4月以来就有近30只指数产品因规模持续低迷而发布清盘预警。业内人士总结,标的指数小众、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同类赛道具备头部产品,以及背后基金管理人调整资源分配,都有可能导致指数产品濒临清盘。

多位基金经理一季度大手笔加仓港股
最新出炉的基金一季报显示,多位基金经理在一季度大幅加仓港股,尤其是腾讯控股、美团等港股互联网龙头,成为基金经理加仓的重点标的。在机构人士看来,当前港股股价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其中具有较好性价比的优质公司值得关注。根据已经披露的基金一季报,多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港股仓位相较于去年底出现提升。

净值腰斩 基金“老将”被吐槽
明星基金经理黄兴亮旗下有产品开始公布2024年一季报。不过,因业绩不佳,不少持有人在互动平台怒斥吐槽。黄兴亮履历相当亮眼。他于2018年11月加入万家基金,此前有公募基金从业经历。他凭借代表作万家行业优选混合(LOF),先后获得数年度优胜金牛基金、明星基金奖等。目前他管理7只产品,合计管理规模为149.72亿元。去年市场陷入调整后,上述产品表现不佳。

股基 悄悄“抢”起了国债!
债牛行情持续演绎,偏股基金经理也坐不住了,纷纷“下场”大买国债。有人调侃:“有的股票基金经理对国债的交易热情甚至超越了债券交易员,就像锂电池的顶部是消费基金经理买出来的,AI的顶部是新能源基金经理买出来的,债券的顶部会不会是股票基金经理买出来的?”事实真的如此吗?“细抠”收益一批基金正在“双管齐下”加仓,在提升权益仓位的同时,大幅增加了债券仓位,大笔买入国债。

量化基金连遭“暴击” 这次竟因误读政策......
连跌两日后又迅速大反弹,本周的微盘股给投资者带来了一波惊心动魄的体验。至此,微盘股在年内已经出现两次踩踏式暴跌,背后都是市场情绪主导的恐慌性抛售。而与年初那轮因雪球产品敲入而引发的大跌不同,受访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此轮微盘股的大跌可能是市场对政策出现了错误解读。

公募3月份市场数据出炉 债牛延续 债基大增1200亿元
今日晚间,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公布了3月份的公募数据。截至3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20万亿元。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