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证券:超长特别国债下发 “两重”领域投资关注三条主线
5月24日,中信证券研报认为,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于5月起陆续发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首批项目已梳理完成。参考此前的政策文件和官方表态,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此次特别国债的投向将聚焦两大关键词:1)安全,包括科技自立自强、国防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2)发展,包括未来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口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等。

华泰证券:铜银涨价推动新技术产业化 海缆、结构件环节冲击相对较小
5月24日消息,华泰证券研报表示,年初以来,由于供给冲击以及海内外制造业复苏,导致以铜为代表的金属价格快速上涨。铜价冲高凸显复合铜箔成本优势,复合铜箔的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传统铜箔短期盈利能力或受冲击,长期有助产能出清。结构件对铝价更为敏感,预计顺价与稼动率提升可抵消部分成本压力。

中信建投:美国通胀预期回落 黄金谨慎追涨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美股在2023年Q1-2024年Q1的上涨得益于通胀顺畅回落,未来通胀再次回升后,美股仍将进入调整期,建议高位减配。短期黄金2400美元以上仍建议波段操作。中期来看,未来美国通胀有再次抬头的迹象,一旦通胀反弹趋势确立,黄金跟随上涨,黄金美股或从当前的共振上涨转为分化,黄金相对美股将有相对收益。

公募规模首破30万亿元 刷新历史 货基债基为主力增量 主动权益仍动能不足
经历了3月的小幅回落,4月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数据再次刷新纪录。5月23日,中基协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51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

国泰君安:供需改善预期与价格底部临近 看好光伏行业边际向上
5月24日消息,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光伏行业发展有望继续高质量发展,供需格局改善预期有望加强。硅料价格见底托稳全产业链价格见底,行业价格稳定后需求提升带来组件排产提升,库存较低环节有望带动涨价进而推动产业链排产进一步向上。当前光伏行业已经处于预期底部位置,后续伴随供需改善预期与产业链价格底部企稳,行业基本面有望边际向上。

跟踪指数“跟丢”了 部分指数产品“同源不同命”
“为什么都买了对标同样黄金指数的ETF,别人的涨幅却比我的高?”近期,某理财社区出现了这样的讨论内容。有投资者表示,因为看好黄金赛道,所以选择买入对标黄金产业指数的ETF产品。但真的等到黄金赛道起风的时候,却发现哪怕是对标同一指数的ETF产品,表现也会有分化。按照一般理解,指数基金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复制指数的表现,而不是试图跑赢市场。

ETF布局不应一哄而上 “发小做大”或是新路径
所谓的帮忙资金,往往在新基发行时“热心”捧场,新基上市后“无情”转身。近日,多只新上市的ETF产品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仅仅两三天时间就完成募集的新发产品中,多只在上市首日便遭遇大举赎回,甚至不乏一天被赎回近一半的例子。5月上市的ETF中,已有约半数的剩余份额不到上市时的一半,更有的ETF基金份额不足1亿份。

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 公募基金迎历史性时刻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与3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在一个月内增长超1.5万亿元,与1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三个月内增长超3万亿元。从4月来看,固收类产品成为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主力,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单月规模合计增加近1.5万亿元。

绩优基金频频限购 机构对后市持乐观态度
近日,由于较多资金涌入,多只绩优基金宣布限制大额申购或是暂停申购,限购的部分基金成立时间甚至不足3个月。展望后市,机构态度较为乐观,公私募仓位处于相对高位。与此同时,多家知名机构积极自购,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后市的看好。从基金销售市场看,绩优基金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多只基金宣布限制大额申购。

主题基金吸金百亿、公募密集布局 红利策略还能火多久?
在近年来的震荡市下,红利策略成为市场热议的“关键词”,甚至被认为是今年的主线行情。不仅近九成红利主题基金年内实现了正回报,资金也在持续流入相关产品。与此同时,公募机构也“趁热打铁”加大布局力度,近一年有44只“红利”新品出现,远超过去频率。在业内人士看来,防御情绪的背后,红利走强仍然具备清晰的产业周期逻辑,尽管存在拥挤度和存量博弈的担忧,但红利策略的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改变。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