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主题ETF领涨 两大投资方向并驾齐驱
今年二季度以来,多只绩优ETF遭遇较大规模赎回,其中港股互联网主题产品占据大头,多只挂钩中国互联网50、中国互联网30、恒生互联网、恒生科技等指数的ETF集体“上榜”。与此同时,港股高股息主题ETF则在持续上涨的同时迎来了资金的“乘胜追击”,多只相关主题ETF借机实现规模翻倍。4月以来,领涨港股市场的品种以高股息和互联网板块为主。

中信建投:对A股仍可持乐观态度 战术上短期以守为主
中信建投5月27日研报指出,近期联储降息预期继续后移,汇率压力上升,中国发行特别国债,但前期市场的降准降息预期未兑现,净投放也未出现。A股减持新规落地,同时近期IPO审核重启,宽基ETF呈现流出,微观流动性边际收缩。出口景气仍在,内需修复仍待观察。战略上对A股仍可持乐观态度,战术上短期以守为主,耐心等待。配置上仍以红利底仓配置,同时关注具备独立基本面逻辑的行业。

A股重回箱体震荡 私募策略研判仍偏积极
受外围股市高位波动及消息面变化等因素影响,上周A股市场冲高回落,重回箱体震荡格局。在此背景下,来自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当前股票私募的平均持仓仍处于年内高位水平。进一步从多家一线私募的策略研判来看,当前私募机构对于A股中期投资心态仍偏积极。

市场扰动因素增加 债基再现大额赎回
5月24日,鹏华基金、国寿安保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发布了提高旗下债基产品份额净值精度的公告,原因皆为产品发生大额赎回。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5月以来,已有超过20家机构发布了提高产品份额净值精度的公告。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发布提高净值精度相关公告的债基已将近200只。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供给端扰动因素增加,债市在震荡中波动幅度加大。

资源整合“平台化”运作 私募或掀合并热潮
近日,两家“汇添富系”知名私募正心谷资本、上海润时私募同时宣布,将于近期开始启动整合,引发市场关注。这并非知名私募机构首次启动合并,此前业内早有成功的先例。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私募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日趋严格,私募基金设立、存续的门槛逐步提高,不同私募依靠合并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可能会成为顺应优胜劣汰趋势的有效方式,兼并整合或许也将成为接下来私募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华泰证券:减持规则落地 看好证券板块修复机会
华泰证券指出,减持规则首次以规章形式发布,法律位阶提升,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规则优化将强化市场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有助于耐心资本的培育,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券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看好板块修复机会。全文如下华泰|证券:减持规则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减持规则首次以规章形式发布,法律位阶提升,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最高反弹近30% 消费主题基金强势“回血” 看好家电、教育、出行等板块
2月以来,伴随着消费板块持续回暖,一些消费主题基金开启大反攻,最高反弹近30%。数据显示,2月1日至5月24日,有52只消费主题基金(仅统计主代码)涨幅超15%,反弹幅度在20%以上的有14只。其中,反弹最迅猛的是财通资管消费升级一年持有A,区间涨幅达26.08%。一季度,该基金重仓养殖、白酒、家电出海等板块。紧随其后的是华宝新兴消费A,区间涨幅为25.23%。

港股基金大回调 又是熊市思维作祟?后市或将螺旋式上涨
在一片高歌猛进中,港股基金的回血之路突然急刹车。今年的港股产品已成为许多“一拖多”明星大佬赢回业绩和面子的核心所在,不少顶流基金经理年内最佳业绩均在港股产品上,但随着多只关键重仓股的大幅回调,港股主题基金的净值跳水也引发基金持有人的关注,港股基金的反攻趋势结束了吗?

公募基金规模年内增长超11% 债基新发份额居首
截至2024年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增加超3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11.52%。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新基金发行表现也持续向好。今年3月和4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连续突破千亿份,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最高。

重大信息遮遮掩掩 基民知情权何以保障?
近期,基金行业涉及人事变更、薪酬变更等传闻不断,各种猜测和传闻四起,其中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沸沸扬扬。自媒体时代,各种猜测、臆想更加剧了不实信息的传播,对基金从业者以及基金持有人造成较大困扰。而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对象,基金公司却大多数三缄其口,对于一些重大信息的披露也是遮遮掩掩。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