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坤、谢治宇、胡昕炜等积极调研 重点关注这几个方向!
近一个月来,众多知名公私募基金经理纷纷赴一线调研,包括张坤、谢治宇、胡昕炜、曹名长、傅鹏博、赵诣和邓晓峰等,他们关注的主要是大消费、新质生产力方向和医药等产业链。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很多获调研公司被基金经理问及“出海”情况。基金人士分析称,科技创新、进口替代、出口均是中期维度关注的重点投资方向。

半数主动权益基金浮盈在手 周期和红利策略成“制胜法宝”
随着市场回暖,近半数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已经“赚钱”了。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已有3840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占比接近一半。表现最好的博时成长精选A今年以来收益率达33%,在表现较好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不少都重仓了黄金、煤炭、石油、电力、有色等板块,周期和红利策略成为两大“制胜法宝”。

资金持续入场“扫货” 年内股票ETF份额增长逾千亿份
今年以来,随着各路资金持续流入,股票ETF份额显著增长。据统计,截至5月27日,股票ETF年内增长逾千亿份,合计获得近3500亿元资金净流入,其中有4只股票ETF规模突破1000亿元。具体而言,获得资金净流入的品种以沪深300、上证50等宽基ETF为主,此外,红利低波、人工智能、游戏等行业ETF也受到资金青睐。

大基金三期设置“超长待机”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呼吁耐心资本
日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三期”)注册成立,以超预期的注资规模,超过往常规的经营年限,超级豪华的股东阵容,彰显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再度激发了产业和资本市场的信心。在此背景下,近期相对沉寂的半导体概念股活跃度陡增。本次成立的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达到3440亿元,创历史记录。

头部公司鏖战宽基 中小机构另辟蹊径 公募基金逐浪ETF大时代
ETF大时代来临,基金公司全力出击。从业内最新发展态势看,头部公募基金公司重在产品线,补齐短板鏖战宽基ETF,例如富国基金近日火速入局沪深300ETF产品;中小基金公司另辟蹊径,或聚焦创新产品,或发力债券ETF赛道,例如海富通基金旗下中证短融ETF规模已突破300亿元。今年是境内ETF市场诞生二十周年。

43只公募ETF单日规模均增逾1亿元 宽基产品仍是“吸金”主力
A股市场风格切换,作为较好配置工具的公募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吸金”效应再度显现。截至记者发稿时,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场有43只ETF单日规模增长均超过1亿元。其中,排名靠前的3只产品一天之内规模增长超过10亿元。从这些产品分类来看,宽基指数基金成为主力。

站在30万亿元新起点 公募基金如何“做优做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30.78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继续牢牢占据居民理财“C位”。这也意味着公募基金将更频繁地站在财富管理舞台的“聚光灯”下,更需“做优做强”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近期外资密集唱多中国资产!瑞银:目前A股类似2015年、2016年的情况
A股市场近期一波三折,沪指在3100点至3200点之间震荡寻求方向。经历了本周一(5月27日)开门红后,本周二(5月28日),三大指数再次普跌,沪深两市成交额也萎缩至7417亿元。但在市场回调中,外资近期密集唱多A股。

创新药频获政策加持 产业引导基金精准浇灌 机构看好医药投资“创新驱动”主线
近期,北京、广州等多地发文促进创新医药发展,政策支持不断。投融资市场上,今年以来,多家创新药企获地方产业引导基金“浇灌”。多家市场研究机构认为,地方政策和产业引导基金的双重聚焦,有助于进一步打开药企创新空间,看好医药投资“创新驱动”主线。多地发文支持创新药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简称《行动计划》)。

或因不符合资格 多家基金公司终止部分券商提供流动性服务
今日,华夏基金公告称,终止东海证券为华夏芯片ETF、华夏机床ETF等多只ETF提供流动性服务。而在晚间,广发基金、嘉实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纷纷公告,终止部分券商为旗下的一些ETF提供流动性服务。据记者了解,终止原因主要是根据去年的流动性服务新规,有一些券商已经不符合资格了。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