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商独资公募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新的发力方向在哪里?
2021年6月,首家由外商独资设立的公募——贝莱德基金正式展业,距今已有三年。三年时间,外商独资公募如雨后春笋,接连获准设立并展业。在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和外资股东的布局下,部分早年成立的合资公募也被纳入外资体系,为国内公募市场注入新活力。

“开门了”!多只QDII基金宣布
在获批最新QDII额度后,日前,华夏基金、国泰基金等公司旗下多只QDII产品纷纷宣布放开限购。多只QDII产品放开限购6月5日,国泰基金发布关于国泰标普500ETF(QDII)恢复申购业务的公告称,为满足基金投资者需求,国泰基金决定自6月5日起恢复该基金的申购业务。此前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国泰标普500ETF曾宣布于今年5月7日起暂停申购业务。

布局“出海”产业链 私募机构看好这些领域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加速全球市场布局,“出海”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词。他们或产品出海,或品牌出海,或服务出海,或供应链配套出海,以开放和创新为驱动力,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出海”也为基金研究带来了新视角,不少私募机构将企业出海作为投资研究的考量之一。

“台柱子”接连出走 中小公募留不住明星基金经理 “公奔公”渐成趋势
基金经理的离职潮从未停息。据Choice数据,2024年关于“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已超过1300条,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超100人,包括汇添富基金袁建军、景顺长城李进等。此外,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卸任旗下在管基金,被外界视为即将离职的信号。在基金经理离职潮中,一些中小公司“名将”的出走格外引人关注,例如圆信永丰基金“一姐”范妍离职,一个月后加盟富国基金。

公募年内分红近700亿元同比大增 19家公募年内豪气分红超10亿元
新华财经北京6月5日电公募年内分红近700亿元同比大增。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年内共有125家公募机构旗下1654只产品进行了分红,合计分红2122次,分红总额达664.09亿元。较2023年同期相比,公募分红全面提升,不仅分红公募家数和公募产品数量有增长,分红次数和分红金额同样分别同比增长43.38%和11.87%。债券型基金成为分红主力。

又出手!抄底资金来了
6月4日,资金再度借道ETF入场。从当天股票ETF资金流向看,约10亿元资金净流入。分品种看,芯片、软件行业ETF及中证1000、上证50、科创50等宽基ETF资金流入居前,沪深300ETF则遭净赎回。昨日股票ETF净流入10亿元科技类产品较吸金6月4日,A股市场在经历窄幅震荡后尾盘拉升走高,沪指涨幅较小,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则涨超1%。
英伟达再创历史新高 但斌“赚麻了”!旗下基金经理却三倍做空纳指100ETF 什么情况?
美东时间周二,英伟达涨超1%,续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2.86万亿美元。私募大佬但斌这一把“赚麻了”,在但斌高兴之余,却意外地发现公司内部出现了投资“分歧”。2023年下半年,但斌旗下多只产品加仓纳指100ETF、纳指科技ETF等标的。近日,但斌发文称,“看到东方港湾8位基金经理中,有一位用不到5%的仓位持有了三倍做空纳指100ETF,实在是不忍住,和他讨论了一下。

基金在涨 基民仍没回本?年内正收益基金近四成净值仍不足1 两毛基、三毛基“顽强存在”
2024年已过大半,阶段性业绩也已揭晓。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从今年以来的表现上看,自春节后市场持续反弹后,不少产品年内业绩表现亮眼。Wind数据统计,市场上具可比数据的4476只主动权益型基金中(A/C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年内共有近半数产品获得正收益,其中,26只年内净值涨幅在20%以上,500只产品涨幅超10%。主动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有所恢复。

重磅突发!中东土豪或入股中国公募巨头!
中东土豪“相中”了国内公募巨头!据路透社报道,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已同意购买中国第二大公募基金公司——华夏基金10%的股份。“据知情人士透露,卡塔尔投资局已同意从春华资本(PrimaveraCapital)手中购买华夏基金的股份。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