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泰君安:股市有望“进二退一”式震荡上升 建议逆向布局
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不确定性下降是推动2024年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股市有望“进二退一”式的震荡上升。展望年中,敢于逆向布局,加大对成长与内需蓝筹的边际配置。全文如下【策略】进二退一,逆向布局大势研判:进二退一,逆向布局。近两周股市冲高回落,除了对近期紧张的地缘局势担忧外,投资者对高频经济数据所反映的需求不振与对政策效果存有疑虑,市场预期还不稳定以及共识重新凝聚偏慢。

中信证券:预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中信证券研报称,展望2024年下半年,在车型周期和降价的刺激下,预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同时在电池成本下降、运营经济性抬升的推动下,储能装机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电池和材料环节资本开支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供给有望加速出清,产业链头部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预计行业格局会进一步优化。

中国银河:终端焕新与促销备货共振 IT面板价格接棒上涨
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面板行业步入促销备货季和新品发布季,同时供给侧竞争格局持续改善,整体供需情况缓步向好。面板中部分细分品类价格反弹趋势明确,行业稳中向好,建议关注大尺寸LCD&OLED相关公司、大尺寸LCD相关公司。

东吴证券:6月整体市场偏向积极 继续看好“价值”类型股票
6月3日消息,东吴证券研报表示,4月-5月外资流入,明显推动了AH股票行情。尽管近期海外资金流入中国市场速度有一定减缓,但是东吴证券认为此轮新进入的海外资金暂时不会离开中国。主要基于:1)当前经济中的下行风险正在逐渐消散,政策上有边际改善,比如房地产政策正在逐渐落实;2)尽管全球所处经济周期不同,但是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出现普涨。

机构调仓动向曝光 大消费赛道受追捧
近一个月来,部分上市公司因回购事项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私募、公募和外资、社保等机构的最新调仓动向曝光,引起市场关注。其中,大消费赛道成为加仓的重点方向,而新能源和医药则成为减持重点。大消费赛道获密集增持近日,多家消费行业公司因回购事项发布公告,多家知名私募最新持仓浮出水面,而数位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增持动作频频。

中信保诚基金席行懿:短债配置价值不减 城投债或是主线
“不放过每一个基点”,是不少固收基金经理的座右铭。如今,债券投资越来越“内卷”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尤其是在票息收益率不高的中短债基金领域。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中短债产品的基金经理将目光瞄向了长端品种。但近期一路狂奔的“债牛”急刹车,其中长端利率债的震荡尤为明显,不少配置长端品种的中短债产品“失血严重”。

QDII“及时雨”!多家公募额度增加 这三家机构首次获批
5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最新一期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累计批准额度为1677.89亿美元,较4月末的1655.19亿美元增加22.7亿美元。

公募基金投研差异化势在必行 人工智能开辟新路径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历史上首次突破30万亿元。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如何依托自身投研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基金公司当下需要迫切做出的选择。对此,监管层也及时因势利导。

哪些基金在布局“出海”产业链
今年以来,工程机械、家电、船舶制造、特高压等“出海”概念股走势较为强劲,持有“出海”产业链个股也成为部分基金经理战胜市场的关键筹码。据统计,多只权益类基金已“埋伏”这一领域,并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相对不错的投资回报。业内人士认为,“出海”产业链高景气已得到业绩层面的确认,有望成为全年最重要的景气主线之一,投资者可以借道相关基金把握投资机会。

如何看待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0万亿元
截至2024年4月末,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上述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0.78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在增量难寻的市场里,30万亿元是财富管理领域的新里程碑。然而,相对于存款这一家庭财富的重要载体,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长速度依然较慢。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