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建投:房地产新政后 还可能有哪些超预期政策利好?
5月23日,中信建投研报指出,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中央及地方政府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新政,包括优化限购政策、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加速复苏。在此背景下,A股房地产板块反馈积极。

部分公募大厂选择缺席 主动权益产品阵营生变
今年以来,基金市场小幅回暖,但业界所期盼的产品发行大热场面尚未出现。“还是不太卖得动。哪怕是绩优基金经理、强势渠道齐上阵也有难度。”有基金业内人士感慨地说。在此背景下,一些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发行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屈指可数,有些头部公司甚至选择“缺席”,即便发行了20多只新产品,也未见主动权益类产品的身影。

“披星戴帽”股频现 公募升级排雷手册忙
5月以来,共有90余只A股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从而“披星戴帽”,其中也有公募基金重仓股爆雷。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持仓个股一旦被ST,基金公司风控要求立即清仓,但若个股连续跌停无法卖出,则需一事一议。随着强制退市标准进一步严格,目前一些大型公募的合规与风控层面已针对新“国九条”要求加大了对存在ST潜在风险个股的筛选力度。

港股赚钱效应渐显 7只相关ETF规模翻倍
港股持续反弹,相关ETF业绩逐步回暖。截至5月21日,8只港股ETF年内回报超过20%,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华夏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ETF、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7只港股ETF规模较去年末翻倍。尤其在近一个月,在赚钱效应带动下,超18亿元资金流入含“港”ETF。

地产板块集体“回血”不少基金经理踏空
近期,楼市利好政策不断加码,地产板块持续上涨。截至5月22日收盘,万得房地产指数已经从4月24日低点反弹超26%,同期我爱我家、特发服务分别大涨136.48%、121.15%,金地集团、滨江集团、南国置业等多股上涨超50%。但反应在基金上,因为地产而净值大涨的主要是行业指数产品,主动权益基金中只有少数基金经理抓到了反弹。

核心高管“走马灯” 股权转让频频 中小基金公司差异化“突围”迫在眉睫
一日内宣布5位高管同时离任,江信基金近日这一罕见公告一度引发市场热议。多年“一基未发”、高管变更不断,这家基金的状态可谓当下众多中小基金发展困局中的缩影。而在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大背景下,叠加监管趋严以及行业降费等影响,中小基金公司如今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要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抓住机遇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迫在眉睫。

两家私募机构宣布将启动整合 意在强强联合
私募基金行业再现强强联合案例。5月22日,上海正心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心谷资本”)和上海润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时基金”)同日宣布,两家机构将于近期启动业务及人员整合工作。润时基金由知名基金经理雷鸣于2022年离开公募后创立。

年内超八成公募FOF浮盈 大类资产配置是“杀手锏”
随着权益市场持续回暖,权益类资产迅速“回血”。作为“专业买手”的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年内收益也实现反弹,截至5月22日,超八成公募FOF(只统计主代码,下同)年内实现浮盈。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公募FOF具有投资标的多样化、投资波动较小等优点。对于目前部分产品规模较小的情况,或随着投资标的多样化发展和投资者认同度不断提高等而进一步改善。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超长期国债ETF
5月22日,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且均在盘中两度触发临时停牌。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上市,债市迎来了新供给,市场信心和预期也得以进一步提振。对于公募机构而言,将迎来更多投资机会、更多资产配置选择。

基金加速布局超长期特别国债 目前已有4家基金公司上报了30年期国债基金 其中既有ETF 也有ETF联接基金
5月22日,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迎来首次上市交易,受到资金追捧,上午开盘后仅10多分钟,盘中因价格大涨而二度临时停牌。不难看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火爆已经从银行销售柜台蔓延至二级市场。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受到追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布局超长期特别国债产品。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