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疗保障年中座谈会:赋能医药产业,完善生育保险
国家医疗保障局8月18日消息,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日前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要求,赋能医药产业创新,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会议指出,2025年上半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取得多方面新进展。其中,生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1-6月,生育保险待遇支出678.32亿元。5个省份已实现政策范围内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全额保障,18个省份全面实现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创新实施预付金制度,29个省份预付医保资金786亿元。截至6月底,全国超90%的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拨付时限压缩至申报后20个工作日内。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平均结算周期压缩至30天以内。
面对新形势,医保要有所为、有所备、有所应。会议要求,赋能医药机构发展。发挥医保支付引导作用,促进分级诊疗,引导群众看病“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启动制定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助力医疗机构提质增效。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范围。以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坚决把协议约定的结余分配给守法守规的定点医药机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在赋能医药产业创新方面,会议要求,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充分体现“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开展2025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探索开展集采协议期满后全国统一接续采购,降低企业逐省投标成本。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健全完善全周期、全渠道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会议要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好住院医疗费用保障,稳步提高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保障水平。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基本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全方位参与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2025年底全国基本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
关于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会议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稳步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探索制定产前检查项目基本服务包。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支持引导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会议提出,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支持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期护理服务,鼓励商保机构开发保障功能相衔接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推进长期照护师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引导长期护理服务下沉,提升居家、社区照护服务的可及性和可适性。
会议要求,推进医保数智化。实现医保制度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赋能”,从“疾病补偿”转向“健康投资”。助力医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疾病预测建模、药物经济学、疾病归因分析等研究。推动医保与科技融合,带动新型医疗服务、AI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等产业链。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