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与金融科技助力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较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5.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63万亿元。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持续发力打通小微金融难点堵点有关。小微企业普遍缺抵押资产,盈利和纳税都不多,按照传统贷款产品的要求,难以达到审批条件。但这类企业中也有好“苗子”。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需要金融机构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打破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
“今年以来,我行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4.45万户、企业7563户,对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缩短授信时间,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兰溪农商银行普惠零售部总经理黄莉说。据介绍,浙江已组织形成全省300余万户的全量走访目标企业清单。通过基层全面走访摸排,把有真实资金需求的企业选出来,直接推荐至银行机构,并做好问题协调解决,推动走通金融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
江苏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全国部署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江苏金融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推动金融资源、惠企政策精准高效直达广大经营主体。目前,江苏省已组织主动走访企业403万户,累计发放贷款1.9万亿元,成效位居全国前列。6月末,江苏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9.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商业银行在服务农村领域时,面临信息不对称、操作成本较高等困境。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大数据模型的应用推广,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谢玲红说。
金融机构在利用科技力量助力小微企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行在服务农村并积累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创新推出‘普惠贷’,通过数智测额模型,对企业的亩均效益、税收贡献、销售利润等核心指标进行交叉验证,实现对小微企业精准画像、分档排序、重点支持。”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永嘉农商银行副行长吕永攀说。
专家表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将小微企业相关数据变成贷款信用。通过分析小微企业纳税数据、用电数据、市场监管奖惩数据等,可使金融机构更好地看清融资企业的面貌,评估出贷款金额。
记者从重庆金融监管局获悉,该局已对历年监管采集积累的1万亿条金融数据开展深度挖掘,锚定税务、公积金、社保、水电气费、代发工资和收支账期等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的“黄金字段”,总结沉淀出较为准确、通用的检索与统计规则,形成基于监管内源数据的企业画像名片。
数据的深度挖掘有力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重庆金融监管局运用资金流水数据生成资金流“白名单”,并将其投放至银行机构开展精准对接。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等行动中,共计筛选推送21.7万户次支持小微企业“白名单”,为3.29万户次企业新投放贷款4687亿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