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商业化起量,智能体成新热点
今年以来,AI正步入从算力投入到云服务消耗、再到商业化收入,最终回到算力再投入的良性循环,AI应用起量是关键。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AI将进入商业化闭环新阶段,众多AI应用加速起量,带动token调用量爆发增长,AI正逐渐进入到下半场的应用爆发阶段。今年是AI应用商业化开始起量、起规模的关键一年。
海外方面,Cursor成为历史上最快达到5亿美元ARR的公司,Anthropic的ARR也在短短半年内飙升,OpenAI年化收入突破100亿美元,Google的token日均调用量达到16万亿。国内方面,快手可灵ARR已突破1亿美元,字节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使用量超过16.4万亿。
汇添富移动互联的基金经理沈若雨表示,AI功能正在渗透进日常工作生活中,token数量爆发式增长,代表了AI用户的实际使用量正在飞速增长。德邦基金的基金经理陆阳认为,AI应用的行情已更加聚焦商业化的实际进展。
华泰柏瑞基金研究部指出,AI应用正聚焦B端和C端的双轨赋能。在众多AI应用方向中,AI Agent(智能体)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和热点方向。8月8日,OpenAI发布其最新AI大模型GPT-5系列,AI Agent功能得到强化。
此外,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将2025年称为“智能体元年”。上海一位科技风格基金经理回顾了AI智能体过去三年的演变,认为AI Agent有望成为新的互联网核心。为了掌握流量入口和内容分发变现权力,近期,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厂商均在抢滩AI Agent。
陆阳也表示,在AI应用中更看好AI Agent和多模态方向。相比软件应用端的爆发,AI端侧(手机、PC、眼镜、玩具、智能家居等)的进展则相对缓慢。多位基金经理表达了对AI端侧发展的关注。
平安基金的基金经理黄维表示,往后看,端侧AI是他非常关注的领域。中欧数字经济的基金经理冯炉丹特别提到了智能眼镜的投资价值,认为其未来有望重构整个眼镜行业。
华安先进制造的基金经理熊哲颖认为,AI应用的发展正在进入中国优势区域:将AI嵌入场景,以及产品化的能力。(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