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奇投资股东之争迷雾重重,私募治理敲响警钟

网络 2025-08-10 13:20:34
基金 2025-08-10 13:20:34 阅读

  靖奇投资的股东之争,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日,靖奇投资公众号发布了《关于非法使用法人印章及合作机构尽职调查义务的声明》(简称《声明》)。《声明》称,公司存在人员未经法定代表人范思奇授权,非法使用伪造法人印章及冒用法人签名的情形。

  对此,靖奇投资股东、风险控制官唐靖人称,公司公众号于8月6日被人挂失,且已经紧急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免除范思奇的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

  不同股东各执一词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靖奇投资的股东之争始于两个月前。6月,范思奇曾发文称卸任靖奇投资基金经理职务,但不久便再次以“十年努力,一朝背刺”为标题发文表示自己被踢出公司。

  可见,靖奇投资的两位股东目前各执一词,真相仍扑朔迷离。但多位业内人士称,不管结果如何,股东都需以投资者利益为先,莫让这场“闹剧”损害持有人的资产安全。

  近日,靖奇投资公众号发布《声明》称,近期,公司发现存在人员未经法定代表人范思奇授权,非法使用伪造法人印章及冒用法人签名,擅自进行基金设立、清盘、证券账户开立等关键法律行为的情形。

  《声明》强调,公司已于今年6月通过律师函形式,正式要求相关人员归还印章,并于6月底向公安机关重新备案法人印章。目前,公司印章由法人范思奇依法管理。

  公司还特别提醒各基金托管机构、证券公司及合作方,应严格履行尽职调查义务。

  对此,靖奇投资股东唐靖人表示,公司公众号于8月6日被人挂失了,找回需要权限,而唯一有权限的是当前法人范思奇,此公告为范思奇所发。他提及的非法使用伪造法人印章及冒用法人签名,并非真实情况。

  据唐靖人提供的声明,靖奇投资于近期紧急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经股东审议表决,以全体股东一半以上的表决权通过免除范思奇先生的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的决议。

  公开资料显示,靖奇投资为量化私募,成立于2015年,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均为范思奇。据天眼查,目前公司股东包括三位,即范思奇、唐靖人和茅诺平,其中股权占比最高的是范思奇。

  今年6月,范思奇通过写信的方式和平宣布“卸任”。他在信中称,自己计划继续从事交易相关工作,但不再以公司形式参与市场。

  但是不久后,事情出现了反转。

  6月22日,范思奇以“十年努力,一朝背刺”为标题发文称,公司日常印章、财务、合同均交由另外两位股东把控,而他自己则专注投入到基金策略的研发与管理上。但渐渐地,公司很多关键决策和实际操作早已超出他监管的范围,这成为股东矛盾的导火索。

  对此,靖奇投资在6月12日曾发布声明称,“基金清盘”仅涉及范思奇个人管理的部分自营产品,占公司总资管规模比例较低,对公司经营无实质影响。

  7月底,范思奇再度发文称,自6月以来,公司其他两位股东从未与其本人直接沟通过任何股权转让事宜,其本人曾通过律师向两位股东及公司员工多次发送函件希望能够妥善处理公司事宜,但至今未收到任何实质性书面或口头回应。

  范思奇还表示,其本人目前在上海,公司银行U盾长期由唐姓股东掌管,其不具备资金操作权限。7月2日,公司基本账户中的500万元现金被全部转出,截至当晚9点,公司账户仅剩2600元。

  目前,范思奇与唐靖人的说法,可谓各执一词,且司法程序正在进行中,故而一切尚无定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不管事实如何,这场“闹剧”都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直言,私募的发展伴随着人员的增加,股东间的摩擦和矛盾便会有所显现,一些私募不免就出现了激烈的纷争。未来,私募应对股权架构、公司决策机制等治理问题提高重视,保障持有人利益不受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