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限购潮涌:业绩与风控的双重考量

网络 2025-08-08 14:40:29
基金 2025-08-08 14:40:29 阅读

财联社8月8日讯 与过去几年“股市好了猛扩规模”不同,近期基金公司主动按下“刹车键”,选择限购限规模。近两周内,主动权益、量化策略、QDII等多个类型基金产品陆续发布限购或暂停申购公告,明星产品也参与其中,限购在多类基金间快速扩散,成为基金行业“常态现象”。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8月8日,近两周共有255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57只基金暂停申购(剔除定期开放产品)。过去往往是绩优基金设限,今年限购基金类型更多元,动因更复杂,是基金公司全面权衡资金拥挤度、策略承载力等因素的结果,限购成为风险控制一环。

多绩优产品扎堆限购,业绩爆发焦虑

众多限购公告中,净值走势出色、规模快速膨胀的基金产品最受关注。永赢睿信混合、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等产品陆续宣布大额申购限制。这些基金年内涨幅居前、投资风格明确,被资金重点关注。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永赢睿信、信澳匠心回报混合等基金因业绩出色而限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QDII)因海外高弹性资产+短期收益暴涨而限购。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等产品上。此外,一些量化基金近期也启动限购模式,如诺安多策略、国金量化多因子等。业内人士认为,“绩优+小盘”配置在当前市场极具吸引力,但策略对规模挑剔,限购是风控手段。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8月8日,近两周共有255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57只基金暂停申购(剔除定期开放产品)。基金公司希望避免产品变成“被动巨轮”,削弱策略弹性与回报能力。

分红、份额调整等操作频频触发限购

限购并不总是业绩驱动,还包括因分红安排、新增份额或清盘准备等“技术原因”而临时设限的产品。如广发均衡成长混合限制C类份额单日申购上限,F份额为新增份额,推出带有“客户迁移”导向。海富通悦享一年、东方红欣和积极等基金分红前夕设置申购限制,防范套利行为。临近清盘线的发起式基金也会选择提前“关门”。

此外,基金公司对扩张节奏的重新考量,与行业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随着“限薪令”等监管措施落地,基金经理激励模式转向“业绩导向”,控制规模、保护持有人利益成为基金公司新的“共识动作”。

限购潮中藏着“风格预警”

本轮限购潮兴起,折射出当下A股风格轮动的敏感期。小盘股持续占优,量化策略频频拔得头筹;大盘价值股估值仍处低位,部分资金有“风格切换”预期。限购成为策略防守的第一道防线。量化与主题类产品成为限购主力,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限购反映出基金公司对“稳中求进”的规模管理哲学。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