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交易元年:基金经理精细化交易策略揭秘
财联社8月5日讯(记者闫军)债券征税新规落地,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业内认为,未来可能迎来新老券双轨定价,利差或进一步压缩。
当前债基投资者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近200万亿债券资产进入低利率区间,如何做出收益差?二是债券市场缺乏明显增量资金,机构博弈明显,公募基金经理该如何应对?
摩根士丹利基金吴慧文表示,债券市场已进入低利率、低波动、低利差的震荡周期,投资逻辑从“配置为王”转向“交易为王”。她强调,在震荡市需迅速转向绝对收益策略,重视品种轮动和交易思维。
此外,吴慧文认为市场变化推动债基发展分化为两大方向:一是工具化投资蓬勃发展;二是强化主动择时的交易策略。
债券“买入持有”策略失效,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
随着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收窄,传统依赖“买入持有”的配置策略逐渐失效。当前,债券市场呈现出“三低”特征,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大体量机构面临严峻的收益挑战。
吴慧文直言,今年债券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持续进入债市的增量资金,投资逻辑从“配置为王”转向“交易为王”。债券投资从β红利向α能力挖掘变化,管理人需通过精细化交易捕捉收益。
复盘上半年债市行情,吴慧文表示,2025年年初预判债市“区间震荡”格局后,迅速转向绝对收益策略。她指出,今年债券交易的核心特征是“开倒车行情”,机会大部分源于市场超调。
吴慧文从信息差异、行动差异、研究差异三个方面挖掘收益,并强调“行动差异”里最重要的是要剥离市场情绪对逆向策略的干扰。
吴慧文将交易策略比作“体育竞技”,强调纪律性与体能的重要性。她每日坚持两小时以上盘后复盘,周日额外进行四小时周度复盘,并通过每日5公里跑步保持身心状态。
赎回冲击最佳应对期仅1-2天,负债端事前管理更重要,偏左侧进行应对
对于债券基金而言,负债端的稳定性直接决定投资策略的稳定性。吴慧文认为,负债端管理的本质是事前预判,非事后应对。只有精准把握负债结构变化,才能避免低流动性资产折价变现对收益的侵蚀。
从吴慧文的管理实践来看,建立了三层管理机制:一是根据产品持有期设计划分仓位结构;二是深入理解渠道特性;三是构建“申赎冲击-高静态资产折价-极端规模预案”的响应链。
吴慧文总结历次申赎冲击经验,最佳应对时间可能只有早期的1-2天。此外,对固收产品持有人而言,低波动的持有体验非常重要,因此她管理的产品整体定位“偏左”。
下半年债市依然有结构性机会
业内共识是,下半年债市仍是结构性机会,债券税收新政的落地等政策因素也会给市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吴慧文指出,进入三季度,财政政策脉冲效应减弱,预期经济基本面在三季度压力显现。在三季度的债市操作节奏上,她认为8月份中上旬市场走向震荡偏强行情,8月中下旬则需观察风偏和商品等市场影响。
吴慧文也指出,需警惕信用利差季节性低点,策略上以高流动性品种的交易为主。至于四季度,吴慧文表示,需继续观测基本面高频数据,十年国债或有挑战新低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