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ETF规模大增 主动权益基金受挤压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演绎了极致上涨行情。在此影响下,公募基金市场呈现“主动权益基金赢得业绩、主题ETF赚足规模”的现象。主动权益基金凭借个股挖掘能力实现了更大超额收益,主题ETF则凭借多重优势实现了在规模上对前者的碾压。
创新药ETF规模大增
近期,创新药板块行情持续强势演绎,推升相关基金产品业绩向好,“翻倍基”批量涌现。7月29日,年内的“翻倍基”总数达到了17只,均为创新药主题基金,其中10只产品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产品为创新药主题ETF。具体产品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等创新药主题基金占据业绩榜前列,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ETF产品紧随其后。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板块迎来爆发性行情,率先布局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一骑绝尘。不过,主动权益基金虽赢得业绩,但在规模扩张方面仍逊于相关ETF产品。Wind数据显示,10只业绩翻倍的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仅为94亿元,而7只ETF产品二季度规模增加129亿元,达到了284亿元。
在这轮创新药行情中,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增长不及ETF。今年二季度,年内业绩排名第一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甚至出现规模下滑。相对而言,创新药板块的爆发性行情为ETF提供了绝佳的扩张契机。
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表示,出现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ETF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
主动权益基金发展空间受挤压
近年来,ETF迅猛发展,对主动权益基金形成了全方位挤压。今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突出,但新发市场仍依赖绩优基金经理挂帅,资金流入动能不足。相比之下,ETF凭借透明持仓和灵活交易的特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量化资金。
另外,ETF的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权益基金。在收益相近时,资金更倾向于低成本工具。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也将战略重心转移至被动投资,进一步挤压了主动权益基金的发展空间。
当然,主动权益基金的存在价值也不容否定。相对而言,主动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可通过提前布局低估个股来平滑波动,在市场上发挥价值发现的作用。
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并非替代关系,都是市场上重要的资产配置工具。对于基金公司而言,ETF的低管理成本和快速扩容能力使其成为规模引擎,而主动权益基金的发展,能保证公司在深度研究、差异化策略等方面实现突围。
警惕ETF短期投机属性
对投资者而言,还需警惕ETF的短期投机属性。在享受工具便利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长期资产配置的均衡性。
实际上,部分ETF高频投资者倾向于短期的波段操作,这些短期交易的资金借道ETF快进快出,显然会放大对应跟踪指数的波动。
年初,人形机器人行情火爆,相关主题ETF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之后行情有所降温,相关主题ETF规模也止步不前或大幅缩水。6月底,稳定币行情崛起,与稳定币行情密切相关的港股券商股迎来爆发,港股券商主题ETF成为资金抢筹的工具,但近期也回撤明显。
显然,随着更多ETF不断涌现,投资者需要警惕其短期交易属性导致市场波动加剧的风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