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回本众生相:有人赎回有人加仓

网络 2025-08-04 08:10:41
基金 2025-08-04 08:10:41 阅读

  “3年,终于回本了!”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基民晒出了自己从2022年开始购买某医药基金,持有3年终于解套的截图,收获了800多条评论,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晒起了自己的投资收益。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基金回本”“终于解套”的讨论日益增多。随着市场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今年以来已经有6只公募基金翻倍,葛兰、高楠等知名基金经理的代表作反弹幅度超50%,很多被深度套牢的基金账户正悄然翻红。

  对于在市场高点入场的基民而言,账户终于“回本”的这一刻,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抵达终点线。然而终点之后,不同人的选择却大相径庭:有人赎回离场,有人分批撤退,有人坚定加仓,还有新入局者跃跃欲试。基民们的“回本时刻”,映照出一幅投资市场的众生百态。

  高乐是一位2019年入市的基民,彼时,他逐月增加定投,在2019年到2021年的牛市中形成了“倒金字塔式”加仓,恰好在2021年市场高点时把仓位提到了比较高的位置。“2021年买过一只爆款基金,最惨时浮亏接近40%,最近终于绿转红了,一秒都没犹豫,直接点了赎回。”高乐表示。

  与高乐不同,王倩选择了一种更温和的退出方式,“基金回本后,我设了个计划,净值每上涨5%,我就赎回10%。”王倩坦言,过往被深套的经历让她心有余悸,“怕再坐过山车,但又担心踏空后续行情。这样分批赎回,涨了能锁定部分收益,万一回调损失也有限,心态会好很多。”

  像高乐和王倩这样选择止盈的投资者不在少数,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透露,近期部分反弹幅度较大,特别是刚回到面值附近的基金,确实出现一些赎回,不少客户在回本后选择“下车”。

  “从我们历史经验来看,市场回暖初期往往会基金赎回的情况,这时候投资者信心仍在修复过程中,落袋为安的诉求更加强烈。”上述渠道人士表示。

  一位从事文化行业的投资者林洋表示,“回本不是我的目标,低位积攒更多筹码才是关键。”林洋在基金净值下跌过程中坚持定投,而且在去年9月末的市场低位时加大了定投金额,如今,他的持仓已经在今年实现约30%的盈利,但他不仅没有赎回,反而在近期又追加了一笔资金。

  “最近新买了一只基金,我研究过基金经理的策略,看好悦己消费和文化产业升级,这个和我的工作息息相关。”林洋表示。

  也有资深基民赵梦表示,自己正趁着这波反弹进行一些调仓。“我之前的持仓里有很多高波动的基金,比如投资算力、创新药的,最近反弹比较多,所以我适当做了些减仓,转换成了一些投资钢铁、光伏等市场低位、波动较小,而且受益于最近反内卷政策的基金。回本应该是新一轮投资的起点,而非终点。”赵梦表示。

  投资者在回本后的不同选择,本质上是风险偏好、投资目标、过往经历以及对后市判断差异化的集中体现。市场永远在奖励耐心与理性,但理解自身风险边界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3年,终于回本了!”基民“解套”众生相)

(责任编辑:137)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