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赎回调查:资金转向固收+,市场短期或迎修复
债市赎回调查(上):担心债市“七零八落”,资金持续转向固收+
财联社8月3日讯(记者闫军)债市近期再次过山车,7月中下旬极端行情已过,短期迎来修复。A股市场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市场资金明显“搬家”至固收+。
今年公募二季报显示,全市场固收+规模达1.47万亿元,上半年新增2405亿元,占比约15%。债市赎回调查:背后原因是机构防御性操作。7月21日以来,公募债基净申购指数持续为负,主要减持机构为银行理财及其通道。

华西证券固收分析师认为,银行类配置盘可能悲观。理财子赎回债基较多,或因大跌触发风控止损线,或因2025年被动持券收益低,银行利润承压。7月以来,已有47只基金公告提高份额净值精度,背后基本上在于大额赎回导致。
景顺长城基金陈健宾指出,债基赎回有两大逻辑:一是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上涨,扰动债市预期;二是权益市场走强,资金从债券市场转移到权益市场。
资金转向固收+
多位债券基金经理认为,今年乃至明年债市市场均难以看到过往的大牛市。陈健宾表示,基金经理会提前降低组合仓位和久期,控制回撤,并将部分持仓置换成流动性更好的资产。
随着权益回暖,固收+收益率再次有较好表现。去年底开始,基金公司加大了固收+产品的营销力度。业内指出,资金转向固收+的逻辑是纯债投资收益率难以满足投资者需求,资管机构固收投研体系面临重构。
债市赎回调查(下):上半年固收+大增2400亿元,产品分层与精细化运营成新抓手
财联社8月3日讯(记者闫军)7月中下旬债市极端行情渐退,机构防御性赎回未引发负反馈。与此同时,A股回暖推动资金风险偏好抬升,固收+产品重获青睐。
上半年全市场固收+规模激增2400亿元,景顺长城、中欧等公司单家增量超200亿。单只产品中,也有超百亿增量产品出现。随着权益市场信心恢复,二级债基与偏债混基金或成下半年主战场。
在激烈竞争中,基金公司正通过产品分层设计、精准匹配渠道需求等精细化运营突围。今年上半年固收+规模大增2400亿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场固收+规模达1.47万亿元,新增2405亿元。

景顺长城基金规模增量最高,为285.96亿元。从单只产品来看,易方达岁丰添利A上半年增持超118.1亿元。
上半年规模增量前三名的固收+产品均为一级债基。随着权益市场回暖,风险偏好有望上移,届时权益仓位较高的二级债基、偏债混预计将成为下半年固收+增量角逐的战场。

固收+运营愈发精细化
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已针对银行、电商及机构资金,设计了低波、中波及高波的不同产品。银行客户偏爱低波固收+,电商渠道客户偏好中波产品,机构客户可接受较高波动。
除了产品类型丰富,团队精细化运营同样重要。财通资管表示,公司“固收多策略”正从息差模式向多元化资产配置转变。
后市债市机会几何?短期或有修复
对于后市债市,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看法有共识:债市短期或有修复。中泰固收吕品指出,债市前期走弱,技术面已进入超跌修复区间,叠加短期利好,或迎来修复窗口期。
景顺长城基金陈健宾表示,整体对债市中性偏多。在央行货币政策定调未转向的背景下,资金价格维持适度宽松,对债市有较强支撑。投资者应认知债券到期还本付息特性,遇到市场回撤时,可视为介入时点。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