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家族信托风波:银行VS信托公司服务主体选择

网络 2025-07-25 22:50:50
基金 2025-07-25 22:50:50 阅读

  宗庆后家族通过汇丰银行设立家族信托的消息传开后,关于家族信托服务主体选择的讨论迅速升温。尽管有媒体引述接近香港汇丰银行的人士称,宗庆后并未在该行设立相关信托计划,但这并未平息市场关注。

  对于宗庆后家族信托架构的设立,汇丰银行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邮件时表示,不对个别案例进行评论。这起牵涉巨额财富与复杂家族关系的风波,更催生出一个行业性话题:手握庞大财富版图的家族,在搭建家族信托时,究竟该信赖银行的综合实力,还是依托信托公司的专业牌照?

  信托公司与银行差异化比拼

  所谓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

  北京某头部信托公司家办事业部相关人员小鲁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银行自身通常不具备信托牌照,其参与家族信托业务主要通过两种模式:一是与信托公司合作,二是通过旗下控股的信托公司开展业务。

  在我国,家族信托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平安信托落地首单家族信托业务,标志着中国家族信托元年正式开启。历经十余年发展,截至 2025年6月,我国家族信托规模已攀升至约7900亿元。

  “在国内,参与家族信托业务的几乎全部是信托公司。”信托从业人员柏托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在我国信托公司有牌照优势,其他任何机构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家族信托业务必须借助信托公司的牌照。

  另外,家族信托的模式还包括商业银行推出的“私人银行+信托通道”模式。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相关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与广泛的服务网络。”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家族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达1158.02亿元。农业银行家族信托规模新增超200亿元。中国银行截至2024年上半年,家族信托客户比上年末增长52.83%。股份制银行中,截至2024年6月末,平安银行家族办公室客户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1000亿元。

  在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起步早,机制建设与渠道建设相对领先。

  不过小鲁向记者表示,在大陆范围内,所有“信托计划”均需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北京市银奥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纪洪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法律视角来看,在国内开展家族信托业务,必须通过信托公司运作。

  “银行凭借庞大的高净值客户基数、长期积累的财富管理经验,更注重以家族信托为纽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财富服务。”纪洪飞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家族信托法律事务中心执行主任高慧云向记者透露,汇丰银行有控股汇丰国际信托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汇丰国际信托公司隶属于汇丰银行,而汇丰银行是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在离岸业务方面,汇丰国际信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分支机构遍布世界。

  最著名的家族信托业务如龙湖地产创始人吴亚军与其丈夫蔡奎。早在2008年龙湖地产上市前,就通过汇丰国际信托各自设立了家族信托,将公司股权转移至信托旗下的BVI公司。

  家族信托不止于 “选机构”

  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选择银行还是信托公司设立家族信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民商法专家、国科创新研究院智库专家杨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设立家族信托前,要明确客户所计划设立的信托类型与具体目的,还需综合考量客户是否具备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的能力。

  “若客户不具备资产配置能力,且计划设立资金类家族信托或保险金信托,选择银行是合适的。如果客户的需求是设立股权类家族信托或不动产家族信托,直接对接信托公司则更为适宜。”杨祥进一步分析称。

  “此外,客户还需关注银行与信托公司在家族信托业务中的收费模式、服务团队专业性、过往项目经验等细节,通过全面评估,做出最契合自身需求的选择。”柏托补充道。

  在云南信托家族信托知识专栏中曾提到,目前家族信托成为财富市场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投资者应该警惕一些常见误区,比如片面夸大家族信托的避险、避税功能等。

  该专栏表示,“家族信托是万能的避险工具”这种说法是片面夸大其风险隔离功能,而且不能成为恶意避债的“保护伞”。

  值得明确的是,国内的家族信托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正当财产,绝非制度套利的工具。

  “家族信托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财富的‘隐秘转移’,而是家族责任与精神的‘制度化传承’。”小鲁表示,无论是选择银行还是信托公司,最终的落脚点都应是能否让这份信托承载起家族对下一代的期许、对社会的担当,能否在数十年后,依然清晰地诠释着家族财富的意义。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