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募基金分红热潮:债基ETF领跑,投资者需理性看待

网络 2025-07-13 05:45:31
基金 2025-07-13 05:45:31 阅读

  2025年已经过半,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基金分红呈现如火如荼之势。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9日,全市场公募基金分红超1000亿元,达1290.28亿元,同比增37.5%;分红次数3616次,同比增22.2%。债券基金是分红“主角”,年内分红金额845亿元,分红次数2507次,居首。指数基金尤其是ETF分红金额涨幅惊人,超100%,ETF分红涨幅超200%,达269.5%。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表示,今年公募基金分红金额较高,主要是政策强化引导,鼓励公募基金通过分红改善持有体验。在基金净值普遍上涨、红利策略流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公募基金分红金额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债基保持分红“大户”

  债券基金一直是基金分红的“大户”。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债券基金年内分红金额845亿元,占全部分红金额的65.49%,同比增16.87%;分红次数2507次,同比增5.2%。孙珩指出,债券基金分红金额较高,因其投资标的以债券为主,收益稳定且注重定期派息。国泰基金有关人士补充道,今年权益市场走强,债券进入震荡行情,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债券基金通过分红可增强产品吸引力、安抚投资者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基金尤其是ETF的分红金额也呈上升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部指数基金年内分红金额335.8亿元,分红757次,同比增143.3%,分红次数增99.2%。ETF成为主要“功臣”,全市场ETF分红金额合计212.1亿元,分红158次,同比金额增269.5%,次数增167.8%。

  不必过于看重分红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介绍称,决定基金分红的因素主要有基金的可分配收益、基金合同的约定、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投资者的实际需求。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聪慧指出,投资者从金融资产中获得回报的方式有分红和资本利得两种,在流动性好的市场里,分红没那么重要,且分红还有税收成本。从本质上说,基金分红不会改变基金价值,投资者对分红存在认知偏差。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公募基金开撒“红包雨”)

(责任编辑:126)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