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基金一季度逆势扩容,规模达2517亿元
(转自:ETF炼金师)
2025年第一季度,A股市场经历了结构性分化与震荡,然而红利基金的规模却逆势扩张,引发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红利基金的总规模已达2517亿元,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增长超过270亿元。同时,挂钩红利类指数的ETF份额也从2024年底的849亿份增至1013亿份,增速高达19.3%,明显优于整体ETF市场。
红利类ETF的增长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首先,ETF投资者通常采用“逆向投资”策略,在市场回调时加仓。2025年一季度,虽然红利类指数的整体收益率普遍为负,但投资者仍在估值较低的情况下积极布局,以获取长期的分红收益。其次,红利类ETF在往年的表现相对稳健,尤其在美联储降息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稳定收益的需求日益增强。根据Wind数据,中证红利指数在过去12个月的股息率达6.34%,使得红利类ETF成为资产配置中的热门选择,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
回顾2025年第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出“先扬后抑”的格局。春节前,国内消费数据表现亮眼,助推市场情绪回暖,科技股在相关概念的带动下表现强劲。然而自3月中旬起,科技股的获利回吐现象开始显现,市场对降准降息的预期未能兑现,加之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部分资金选择了观望。根据Wind数据,2025年一季度主要宽基指数表现不一,全A指数上涨1.90%,而创业板指、沪深300等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分析红利类指数中的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一季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在阶段一(1月1日至2月26日),市场整体上涨,但红利低波动指数却逆势下跌4.40%。这一走势主要由于红利类指数在过去两年中的累计涨幅较大,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回暖导致资金从红利股票流出。阶段二(2月26日至3月31日)则表现出明显的反转,红利低波动指数上涨了3.95%,而大多数科技股则出现了调整。这一现象表明,红利资产与成长类资产之间的风险偏好和估值性价比存在显著差异。
从历史行情来看,当经济预期增速放缓、海外流动性紧缩、市场波动加大时,红利资产通常表现良好。当前经济基本面数据的边际弱化,尤其是出口和消费的放缓,使得红利资产的稳健收益属性更加突出。此外,根据华安证券的预测,2025年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4.8%,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9%。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红利资产可能会成为投资者长期配置的优选,助力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风险。
尽管红利资产后市配置价值明显,但投资者仍需关注潜在风险。首先,交易拥挤风险可能导致红利类指数短期涨幅过大,进而引发估值回调。其次,若国内外经济环境改善,市场可能转向“顺周期”或高弹性板块,红利资产的超额收益可能受到压制。因此,在进行定投时,投资者应适时调整定投金额,锁定收益或摊薄成本。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及国内宏观经济变化,以动态调整红利资产的配置。
泰康中证红利低波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及其联接基金(联接A类:021415,联接C类:021418)在2025年已迎来首次季度分红。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规定,若基金的超额收益率大于零,则可进行收益分配。这一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收益保障。
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愈加突出,适合长期投资者关注。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