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点评报告:政策驱动下的信用修复动能在累积
年末收官信用投放减弱,按揭需求边际改善
11 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800 亿元,同比少增5100 亿元,9 月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后,10、11 月信贷数据总尚未实现同比多增。需求之外,总量上的不足主要源于两方面:第一、临近年底,银行对全年信贷投放任务按量完成已形成充分预期,削弱信贷投放动力,叠加部分项目或储备至明年开门红投放,拖累信贷增长;第二、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的进行,部分表内高息贷款被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形成贷款量上减少。结构来看,信贷主要受对公贷款拖累,反映从政策发布到企业需求修复仍需时间。第一,企业贷款同比少增5721 亿元,一般对公贷款同比仍负增,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360 亿元,此外票据融资同比少增869 亿元,票据冲量行为较前期改善,反映银行冲规模需求减弱。第二,居民贷款新增2700 亿元,同比少增225 亿元,短期贷款少增964 亿元为主要拖累,提振消费政策对消费贷刺激未来仍有空间。此外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669 亿元,一方面源于新政提振居民购房需求提升,带动按揭贷款规模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存量按揭利率调降、LPR 持续下调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前期高息按揭客户每月偿付利息下降,提前还贷的行为边际修复。
信贷增速、价格均维持低位,政府债为社融主要贡献
11 月份社融新增23357 亿元,同比少增1197 亿元;存量增速为7.8%,较10月增速持平,7 月以来社融增速连续4 个月下降,11 月首次企稳。增量社融中,主要贡献仍来自政府债券,当月同比多增1589 亿元,在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议明确年内新增2 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额度后,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信贷为社融主要拖累项: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新增5223 亿元,同比少增5897 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7.7%,增速较10 月下降0.3pct,从政策落地至有效需求形成仍需时间;价格方面,11 月新发放企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3.45%、3.08%,较10 月分别下降2bp、7bp,虽延续下行趋势,但降幅较10 月明显收窄。其他项目中,表外融资同比多增806 亿元,直接融资同比多增1108 亿元,贡献主要来自企业债券同比多增1040 亿元。
M1 降幅持续收窄,非银存款向一般存款转化
11 月M2 同比增长7.1%,较10 月下降0.4pct;M1 同比下降3.7%,较10 月降幅缩窄2.4pct,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M2-M1 剪刀差亦修复。M1 增速修复一方面源于2 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这部分资金拨付后若用于偿还政府非金融性债务(如企业拖欠款),则形成企业账户上活期存款;另一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呵护下,一线城市房企销售边际回升,居民存款向房企销售回款转化。
总量上,11 月人民币存款新增21700 亿元,同比少增3600 亿元。结构上,居民存款当月少增1189 亿元,而企业及财政存款同比分别多增4913 亿元和4693亿元,前者源于房企销售的改善,后者源于再融资专项债的增发;非银存款当月新增1800 亿元,同比大幅少增13900 亿元形成存款主要拖累。我们认为这一方面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较“9.24”新增发布后略有降温,部分客户资金流出证券保证金账户向一般性存款回流。
投资建议:看好银行板块,红利扩散到复苏曙光
11 月金融数据反映从政策落地至效需求恢复仍待时间,但居民贷款同比多增及M1 降幅持续收窄,反映居民预期的边际修复。伴随政治局会议对逆周期调节力度“超常规”的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资产收益率将进一步下降,近期债券收益率下降明显,红利高股息策略仍具投资价值,受益标的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此外经济复苏的投资逻辑逐步显现,客群基础好,零售业务具有优势的银行,在经济修复中获益更明显,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