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定期报告:信用债发行取消潮的原因及展望

徐亮/梁克淳/胡君 2024-09-02 10:44:13
机构研报 2024-09-02 10:44:13 阅读

信用债发行取消潮的原因及展望

    信用债取消发行整体市场研究分析:1.历年取消发行整体市场回顾。自2020年至2024年8月30日,共出现三次取消发行潮,分别是2020年11月-2021年1月,2021年3月以及2022年11月-12月;(1)2020/11-2021/1:超预期性违约导致市场避险情绪抬升;(2)2021/3-2021/4:严格监管导致发行难度增加;(3)2022/11-2022/12:融资成本上升导致发行人主动取消。2.此次发行小高峰市场回顾。整体来看,今年取消发行规模较多的月份是3月和8月期间。(1)3月取消发行小高峰集中在11-25日三周期间,,共取消发行403.03亿元,占当月取消发行的93%。(2)8月取消发行规模同样大幅攀升,自5月以来月度取消发行规模就在边际增加,规模从5月份的6.5亿元大幅增长至8月30日的415.86亿元。3.此次发行取消发行原因挖掘。今年以来的两次信用债取消发行小高峰市场波动皆为主导因素。(1)3月主要由于发行人对市场情绪较为乐观,认为后续债牛会继续延续、发债成本能进一步下降,此外叠加高等级公司在银行端也可以较为顺畅的获得低成本贷款,因此发债需求并不强烈,带来了一波明显的取消发行潮。(2)8月以来近两周取消发行规模大幅攀升的原因更多是因为近期市场波动,8月中旬国债收益率出现明显回升,信用债利差反弹走阔,对于发债主体来说此时发行成本明显抬升,因此主动取消发行信用债数量和规模大幅增加。

    今年以来取消发行小高峰统计分析:(1)从是否城投债取消发行来看,整体上城投债取消规模相对较少;(2)从企业性质和主体评级来看,地方国企和央企、AAA级是主要的信用债取消发行主体;(3)从行业来看,综合、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取消发行规模较多;(4)从分布地区来看,发行取消集中于北京市、广东省和山东省。

    展望:虽然本周整体取消发行量仍比较高,但具体去看会发现主要是集中在上半周,周四和周五每天仅有一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因此本轮取消发行潮或正在缓解中。短期来看本周信用债可能仍将处于调整当中,当周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仍维持在高于过去几月的水平上,但考虑到一级发行市场对成本的敏感性,我们可以密切关注市场一级取消发行情况。若下周初取消发行规模也出现明显下降情况,或预示着信用利差也将逐步调整回落。

    城投债观点:

    政策资源向“投资效率高、跨省际地市”区域进行倾斜:在地级市及区县项目资源已经出现瓶颈的情况下,以及在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无法引入更多“链主”企业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考虑跨地级市、跨省域的所谓“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结合不同地级市与不同省份的资源禀赋、人才红利及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探索和落实“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并非所有地级市都能拥有产业链的全部环节,而应该相互补充、延展补缺,从而以“全产业链视角”来布局不同区域的分工协作,才能真正发挥各省、各地级市及区县的特色优势,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动能。

    可重点关注目前各个省市拥有较强产业基础与金融支持的地级市,以省级战略支持与产业基础实力为短久期的核心权重,尤其是具有重要产业链地位与产业集群的地级市。可以选择在期限2-3年,不宜久期过长,以防范近期利率债大幅波动对估值的冲击。例如,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四川成都市“三圈层”各个区县,主要包括了成都市主城12区、3个市本级新区、5个县级市及3个县级,其发展现状、政府布局、产业实力、未来潜力、债务规模皆存在较大差异。发展较为成熟的是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的“南北纵贯线”各个区县,包括了新津、双流、温江、郫都、新都及青白江,也包括了锦江、武侯、成华、金牛、青羊等主城区及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市本级新区”。而目前处于正在发展或尚在规划的区域,仍需高度关注其债务化解情况及未来产业增长潜力。

    产业债观点

    投资角度,动力煤价格弹性相对不大,可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煤企;焦煤受地产和基建行业影响较大,可选择吨煤成本低、集团财务负担轻、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煤企地产方面,择券角度,整体信用利差偏低,从压缩信用利差水平的角度来看空间不大,可等待突发性事件导致较大行情出现时或市场整体调整后进入;若是从配置角度,可关注建发房产、信达地产等央国企。

    金融债观点

    可观察商金债和二永债估值回调的情况是否会延续,把握短期调整后的交易机会,城农商行仍建议以配置为主,通过票息策略博取收益。

    风险提示:行业面临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基本面下行风险、信用风险蔓延。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