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协拟制定新标准 提升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

网络 2025-08-08 13:40:23
证券研报 2025-08-08 13:40:23 阅读

  【导读】中证协拟制定新标准,提升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

  见习记者舍梨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制定了《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在向各大券商征求意见。

  作为一项新的运维规范,《标准》引导行业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现有运维保障场景。同时,建立可度量的稳定性评价要素,如“故障监控发现率”“自动化发布率”“恢复能力达标率”等量化指标,并形成闭环改进机制。

行业存在四大关键痛点

  证券市场交易连续性要求高,交易系统若出现异常,将直接影响投资者权益与市场秩序。

  中证协表示,券商在系统稳定性管理方面已积累一定实践经验,但随着分布式架构、微服务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传统被动运维模式已难以适应业务需求,亟需建立主动的、数智化的稳定性保障体系。

  中证协指出,当前行业存在四大痛点:一是稳定性保障未将架构韧性设计嵌入系统开发阶段;二是运行期风险感知仍以“事后响应”为主;三是故障应急依赖个别专家经验;四是数智化技术应用深度不足。

按需进行容量优化调整

  每当市场行情火爆,券商交易系统常因压力面临宕机,扩容系统成为券商应对交易量激增的关键举措。

  在性能容量管理方面,此次中证协制定的《标准》中提出,通过量化业务需求与系统资源关系,运用容量监测、压力测试等手段,按需进行容量优化调整,确保系统在未来一定周期内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容量优化宜具备五个关键要点:一是制定容量优化要求;二是在系统层面,应优化系统部署;三是在基础资源层面,应采用横向扩展、纵向扩展等策略;四是定期评估容量优化策略的有效性;五是定期评估容量优化管理机制。

  此次《标准》提出“三位一体”的稳定性保障体系框架,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过程保障。

  具体来看,组织保障明确稳定性保障的组织架构、人员能力要求及目标管理。制度保障涵盖办法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及时序任务。过程保障聚焦稳定性架构管理、可观测管理、监控告警、故障管理等十大核心过程。

  与其他运维标准相比,《标准》内容聚焦在系统的稳定性保障核心价值,引导行业推动运维左移来提升架构韧性与可运维性非功能性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现有运维保障场景,提升主动防御的保障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