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数字化实践案例揭晓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业内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发展,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开展了《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数字化实践案例》征集与评选工作,最终经专家组审议,共评选出19个优秀案例,形成优秀案例汇编。
记者梳理案例发现,券商在案例中直指“跨部门协同壁垒”“信息孤岛”等行业核心痛点,提出总分部权责重构、中台能力模块化及全渠道融合等解决方案,为行业推进数字化经营提供可复制的方法论体系。
设计适配的组织架构
打破“信息孤岛”
在数字化与金融科技的冲击下,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迎来转型契机。近年来,业内机构纷纷推进业务、管理及运营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此为契机催生了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客服等创新型金融服务与产品。需要注意的是,多家券商在案例中指出,组织架构亟需柔性变革,以适应数字化转型。
在广发证券看来,跨部门协同的缺失和应用壁垒,是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不同部门间需要紧密协作,保障数据流通、技术应用及业务流程无缝对接。但因组织结构相对固化、部门间利益冲突、沟通机制不健全,跨部门协同往往难以落地。此类协同不足引发“信息孤岛”,导致数据无法在组织内部自由流转,对客户行为的全面理解及服务个性化定制构成阻碍。同时,应用壁垒限制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同系统与平台间难以有效集成协作,这不仅影响了运营效率,更延缓了创新步伐。
兴业证券认为,在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下,零售客户由总部某一部门或特定分公司进行统一的批量服务覆盖,这将对员工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理念产生冲击,也将对金融机构总部和分公司的权责关系界定提出挑战。为做好对海量零售客户的数字化经营,一是要明确总部与分公司的职责定位,厘清总分之间的业务边界,避免对现有业务开展产生制约或对客户服务体验产生影响,最大程度发挥总分协同效应,推动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制定适配集约化服务模式的队伍转型方案和配套制度,关注员工利益和职业发展诉求,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数字化转型要理念先行、制度先行,从战略层到执行层形成一致合力来实现对零售客户数字化经营服务,使金融服务普惠于民。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设计适配的组织架构是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线性组织架构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而一个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数字技术与业务流程,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建立一个适应新时代需求、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组织架构至关重要。
进阶路径明晰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各家券商在案例中分享了推进金融科技赋能的路径、经验和未来方向,为行业提供实操指南。
关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方正证券建议,金融科技赋能发展可以尝试四个阶段逐级深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经营。首先是“筑基”,建立企业级数据湖,统一客户洞察体系,通过大数据分层结构化,将数据资产转变为业务价值。其次要“固本”,搭建中台结构体系,从业务需求出发,抽象提炼功能架构逻辑,开发适配的中台架构,可以尝试从客户、产品、运营、管理等方向建设中台体系,支撑数据基础到前端应用的中转,达到节约资源、解决提效问题的目的。再次是“拓疆”,构建官方开发平台,连接行业官方、产业技术、同业案例等各级资源,打造行业与科技的联合实验室,攻克跨域技术难题,以科技创新实现行业生态的协同共建;最后是“致远”,将数字化金融科技的技术实践效果和模式向跨行业领域输出,推动全行业数字化建设的阶梯式进化。
结合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历程,华泰证券总结了三点具有普适性的经验方法。第一是构建数字化服务闭环。首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数据贯通为基础,建立统一数据中台,整合内外部多源数据,形成用户画像,并通过实时流转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其次以场景融合为核心,打造前端触点智能化、中台能力模块化、后端算法迭代化的能力路径;最后建立全链路服务追踪及反馈优化机制,形成“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策略输出-效果反馈”的闭环。
第二是全渠道触点深度融合。在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推进中,高效触达是服务建立、业务转化的核心。作为金融机构,可以拓展与主流社交平台、办公软件合作,实现服务的无缝对接与融合。确保客户在不同渠道咨询时,都能得到一致、高效的服务体验,真正做到“客户在哪儿,平台赋能和服务通道就在哪儿”。
第三是AI能力的场景化渗透。智能化阶段的转型更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场景化能力建设将取代传统的工具或功能建设,成为未来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方向。作为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引擎,AI“算法、数据、算力”构成的科技底座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算法方面,需根据场景适配大模型,丰富对话与推理智能体,提升业务场景适配精度。同时,通过算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图谱,再反哺模型迭代,形成“数据-知识-模型”的闭环进化。
基于当前实践,中信证券认为未来有三大方向可持续精进。第一,以客户体验为原点,推动AI技术与专业金融知识深度融合。强化大模型在复杂场景的理解能力,提升数字人的情感交互水平,确保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人的真实需求,在提升效能的同时坚守合规底线与伦理准则。第二,深化数字人全流程服务、跨场景数据融合、多模态交互等智能技术应用,通过精细化服务响应与人性化设计,筑牢客户体验的技术支撑底座。第三,建立覆盖技术研发、服务输出、风险管控的全链路数字化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可解释AI框架,提升算法透明度;健全用户数据保护与伦理审查机制,为行业创新构筑坚实的护城河。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