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司法创新:庭审百问与双轨双平台机制解析
7月30日,国新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严格公正司法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记者注意到,金融案件常跟当事人的重大财产利益联系在一起,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有多层法律关系。如何才能高质高效处理好金融案件?
在见面会现场,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深耕专业是关键。
丁宇翔表示,金融领域创新发展非常快,司法审判应该与行业的发展节奏保持同步。在一起证券欺诈纠纷案件中,他们协同专业机构推动研发了一个全新的证券投资损失核算模型,用专业打破信息差,让这起案件的260多个投资者服判息诉。
推行“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
丁宇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先,坚守初心是根本立场。金融案件关乎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每一份判决可能都连着民生冷暖;其次,深耕专业是关键。金融领域创新发展非常快,司法审判应该与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最后,抓住细节是关键方法。审理这类案件就像拆解一台精密仪器,必须层层剖析。
丁宇翔进一步表示,为此,他们推行了“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形成十大类107个细节要素,让每一层法律关系都清晰可见。
记者注意到,从2006年参加法院工作以来,丁宇翔先后审理了2500余起民商事案件。
丁宇翔表示,目前,金融审判的难点主要是案件的群体性特征日益显现,这类案件程序比较复杂,时间和金钱成本会非常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探索推行了“双轨双平台”群体性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就是“选出代表集中表达诉求、参加诉讼”“先行审理典型案件给出示范判决”两条腿走路,实现高效化解纠纷等多重目标。
互联网审判面临两大难点
在互联网审判方面,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沙丽表示,他们的工作主要面临两大难点:一是案件的高度专业化、复合化以及利益平衡的复杂性不断升级;二是很多互联网前沿领域纠纷在法律适用上没有先例可循。这些都对法官的审判智慧提出了极大挑战。
比如,在全国首例操纵“网络水军”民事公益诉讼案中,首次明确行为人以盈利为目的、操纵“网络水军”进行“转评赞”等活动,应当被认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
在知识产权审判方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一级法官徐弘韬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速度。在一起网络游戏商业秘密案件中,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可能这一版新游戏的开发投入就打了水漂。“我们也在充分研究案情的基础上,及时作出行为禁令,保障了新版本游戏顺利上线运营。”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