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牵头制定多项国际标准 助力全球产业发展
7月22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由我国牵头制定的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近日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光伏直流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与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南。
今年以来,多项我国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取得积极进展,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其中。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我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更多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产业贡献了更多的‘中国智慧’,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据悉,《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聚焦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直流系统的典型场景与关键技术,系统梳理了全球范围内相关典型工程案例。这项国际标准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华能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牵头,与来自德国、美国等14个国家的专家组成工作组,历经4年协同合作完成。
我国是全球光伏制造和装机应用的第一大国。就在不久前,由中国提出的IEC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第1部分:光伏组件》正式立项。在制冷压缩机领域,也实现了国际标准‘中国造’。今年6月份,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主导制定的两项制冷压缩机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年来,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在制定国际标准的过程中积极把握主导权。例如,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并已发布的IEC标准共有25项。金信诺副总经理伍婧娉表示,公司正积极从‘跟随者’向‘定义者’转型。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从技术到专利再到标准的成功转化,各行业头部企业打造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以格力电器为例,格力共有近1000名标准技术专家,在ISO和IEC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了37个专家职位。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表示,我国企业正从‘标准跟随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但要在全球标准竞争中取得更大主导权,还需长期努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