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市场领涨,AI基建与巨头涨价成关键推手
在全球存储芯片巨头涨价或计划涨价的背景下,存储芯片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9月30日,存储芯片板块强势领涨,早盘结束时涨幅达4.14%,位列概念涨幅榜首位。存储芯片市场表现强劲,反映了行业供需格局的积极变化,同时也凸显了AI基建对存储需求的强劲拉动。
板块中江波龙、德明利、深科技涨停;华虹公司、恒烁股份、佰维存储、香农芯创、聚辰股份大涨超10%。

巨头们涨价意愿强烈
在市场看来,存储芯片的走强,与近期不少存储芯片巨头涨价密切相关。据证券时报报道,9月4日,NAND大厂闪迪(SanDisk)发布涨价函,面向渠道和消费者客户对闪存产品涨价10%+,主要由于北美企业级eSSD需求高景气,以及行业供给向下一代节点、高端产品迁移,低端产品供给偏紧价格上涨。9月18日,继美光暂停报价后,三星也已通知大客户四季度涨价,且三星预计NAND类eMMC/UFS协议价格涨幅5%~10%。
在华鑫证券看来,9月以来的涨价潮已经算是第二轮了,第一轮涨价潮在今年4月份就已开始。当时三星率先宣布今年将开始逐步停止生产DDR4内存颗粒,从而专注于生产更高端、利润更高的DDR5、LPDDR5和HBM内存。之后SK海力士也开始逐步减少DDR4产能,计划将DDR4产能压缩至20%左右。
据CFM闪存市场日前披露的数据,截至9月10日的过去不到半年时间里,DRAM价格指数上涨约72%,该机构还预测,涨价潮将延续至今年年底。存储芯片的涨价趋势,不仅反映了短期供需变化,更体现了AI技术发展对存储需求的长期拉动作用。
中信证券指出,9月以来,根据Bloomberg、CFM闪存市场,NAND Flash Wafer和部分存储模组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个位数。展望后续,TrendForce预计2025年四季度NAND Flash价格将上涨5%~10%,后续数据中心eSSD涨价幅度有望超市场预期,2026年大容量QLCSSD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
压力已逐渐传导至下游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存储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已逐渐传导至下游。存储模组大厂威刚日前宣布,自9月29日起停止DDR4(第四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报价,DDR5(第五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与NAND闪存优先供应主要客户。
终端厂商方面,8月中旬,小米集团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2.1%下降至该季度的11.5%。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直言,今年整个内存市场价格的上涨比预期要高得多。
TrendForce表示,面向消费者的DDR4在第三季度价格接近翻倍。终端品牌厂商为了防止供应断裂,加强了智能手机LPDDR4X备货,预计第四季度LPDDR4X价格将上涨10%以上;DDR5价格预计也将维持上涨,包括用于PC的DRAM产品将涨价。
真我GT系列、Neo系列产品线负责人谭睿韬表示,随着DDR4价格迅速增长,DDR4和DDR5的价差持续减少,这也将推动应用终端向DDR5产品切换。“从DDR4向DDR5转变,是今年下半年行业存储技术升级的趋势。”
AI基建打开新空间
进一步而言,存储芯片的涨价,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很大程度上是AI带来的高带宽内存(HBM)需求激增导致的。以阿里巴巴为例,此前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目前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东北证券指出,全球存储产业正经历从周期波动向技术驱动的历史性转型。AI爆发性需求推动存储性能与容量要求呈指数级增长,HBM技术凭借高带宽特性成为AI加速卡的价值中枢,在高端GPU物料成本中占比突破50%。技术迭代持续加速,HBM3e已成为当前主流,位元份额超过75%,而HBM4预计将在2025年底推出。
此外,不少上市公司也均表达了AI的存储需求带来了行业的景气度提升。比如德明利就在近期表示,存储价格受供需结构变化、产能转移及新兴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外头部科技厂商正大力增加资本支出规模加码AI投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张,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存储需求增长持续提升行业景气度,预计四季度存储价格有望维持上涨趋势。佰维存储、江波龙、兆易创新等均有类似的表态。
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存储芯片销售额将达到1848亿美元,2026年将进一步扩大到2148亿美元。存储芯片市场的长期增长前景,得益于AI技术发展带来的持续需求拉动。

9月以来多股翻倍
在“涨价潮”的带动下,9月存储芯片板块持续拉升,截至9月30日早盘收盘,板块指数本月已大涨18.54%。个股而言,香农芯创、德明利股价已翻倍,上涨幅度分别为123.33%和117.02%。江波龙、聚辰股份、协创数据等也涨幅靠前。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