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流入创新高,科技板块成外资配置新宠
近期,摩根士丹利在完成为期一周半的美国路演后发现,超过90%的与会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敞口,这一比例创2021年年初以来新高,显示出外资对中国市场(外资流入)的浓厚兴趣。
同时,美国投资者的兴趣逐步向在岸市场延伸。机构称,7月以来,科技、医疗与材料等板块,尤其是AI产业链相关公司,成为外资重点加仓对象,科技板块成为外资配置新宠。
外资流入创阶段新高
高盛Prime Services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股票(在岸、离岸合计)获得自2024年9月以来最大规模的月度净买入。8月份,高盛Prime账户对中国的总配置环比上升76个基点至6.4%,创近两年新高;净配置增加173个基点,升至8.6%。
与此同时,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意愿提升。摩根士丹利近期在美国的调研显示,超过九成的美国受访投资者明确表示,将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敞口,这一比例创2021年年初以来新高。
亚洲投资者同样表现积极。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KSD)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今年以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A股、港股合计)的交易额已达65亿美元,持仓总额达到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近五成。
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王滢在研报中称,国际投资者兴趣回升主要基于四个因素。一是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得全球配置难以回避中国市场;二是中国近来的一系列措施稳定经济,释放出培育资本市场的信号;三是中国市场流动性状况显著改善,有望支撑更持久的涨势;四是在全球投资组合中,投资者对从美国市场向外分散配置的需求在上升。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复苏,企业盈利改善可期,部分企业的创新突破有助于支撑盈利兑现。近期政策倡导的“反内卷”导向,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预期。
青睐科技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外资流入的方式更加直接。王滢在研报中表示,受交易时区限制,过去美国投资者往往通过ADR(美国存托凭证)参与中国市场。但当前人工智能、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新消费等热点板块的主要交易场所集中在A股和港股,推动美国投资者的兴趣逐步向在岸市场延伸。
美国投资者在投资中国时的首选仍然是离岸市场,“不过部分量化基金和宏观基金表示,当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或资源进行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时,会通过A股ETF和指数期货快速切入中国股票。”王滢称。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认为,外资在中国市场的配置逻辑正发生变化。一方面,行业偏好从防御转向进攻,传统消费让位于科技成长、高端制造;另一方面,政策与估值成为驱动因素,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低估值的科技龙头与分红稳定的银行股均受到关注。总体上,外资在A股的配置呈现结构性特征,集中在高成长科技、高股息资产和高端制造三大方向。自7月以来,科技、医疗与材料等板块,尤其是AI产业链相关公司,因具备明确的技术进展与盈利预期,成为外资重点加仓对象。
富达国际在研报中表示,近期A股市场的上涨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政策调整、流动性改善、经济基本面增强等多重利好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