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科工冲刺港股上市,引领折叠自行车行业新潮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佳楠深圳报道
“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或将花落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大行科工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不久前获得中国证监会IPO备案。
这家企业由83岁高龄的韩德玮物理学博士掌舵,历经40余年深耕折叠自行车领域,已成为头部企业。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零售量、零售额计,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6.3%和36.5%。
记者了解到,当前国际骑行高端品牌面临市场现状不佳,伴随骑行赛道追求功能性和高价值的提升,信隆健康、久祺股份等国内上市公司及喜德盛、富士达等企业纷纷入局。
而当大行科工将折叠自行车“骑”到上市门前时,接下来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高附加值产品迭代,走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的发展故事仍值得关注。
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研发及产品开发实力,丰富产品组合,加强整合供应链,优化智能制造,以此加速业务发展,以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领军企业。
冲向海外市场
1982年,大行(Dahon)品牌在加州创立,1997年,韩德玮来到广东建立生产基地,此后专注于折叠技术的迭代。根据招股书,以2024年零售量计算,大行科工在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上份额达6.2%,排名第一。
销量和业绩也显著提升。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其销量分别为14.90万辆、15.69万辆和22.95万辆,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00亿元和4.51亿元,实现净利润3143.4万元、3485.0万元和5229.9万元。
目前大行科工的产品手册已有70余款车型,涵盖多种车型,价格从几百块到上万元不等。从招股书上看,大行科工超九成以上的收入源于自行车的销售,其中售价在2500—5000元/辆的中端自行车产品是大行科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灼识咨询统计,随着折叠技能、结构设计和材料不断创新,折叠自行车将会拥有更高的性能和舒适性。按零售量计,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9年达到5.2百万辆。
当前,大行科工的产品已拓展至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大行科工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企业的产品已在28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计划将持续扩大在东南亚和欧洲的业务。
国产自行车顺势突围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尽管户外运动需求激增带来行业快速增长,但市场已开始出现热浪退潮现象,受到冲击较大的是国际高端品牌市场的相关厂商。
尽管国际高端品牌市场的大量出清带来骑行热稍纵即逝的苗头,但当市场回归理性时,对于追求技术进步和性价比的国产品牌来说正是突围机遇。
目前,中国自行车赛道不仅有信隆健康、久祺股份、上海凤凰等国内上市公司布局,也有喜德盛、富士达等企业开启全新的自行车制造样本,更有大疆等企业跨界入局。
大行科工也在顺势切入电动助力车赛道,推出轻量化折叠电助力自行车K-ONE。招股书显示,除折叠自行车外,大行科工计划扩大产品组合,进军电助力自行车及其他产品类别。
销量增多和产品拓展需要产能的支持,但大行科工也在解决自身产能难题。招股书显示,为满足不同增长的产品需求,大行科工将专注整合供应商和推进智能制造,计划在惠州建立一个新的生产设施。
在中国制造逐渐崛起的背景下,在自行车这一细分赛道上,大行科工如何保持业绩稳步增长,走好“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的故事仍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