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助力香港股市繁荣,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交易所7月29日公布,2025年上半年香港市场市值增至42.7万亿港元,较去年增长33%,其中科技股走势强劲。以中概股回归为契机提升服务,能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推动国际资金重新配置,增强香港国际金融市场中心的功能。
中概股一般指在美国上市但主要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和经营的一类中国企业的股票。当美股市场作为融资来源的不确定性增加,中概股企业需要有其他备选项。香港成为这些企业的融资平台,能够缓解其面临的摘牌退市压力。从地理位置、产业关联、配套基础方面看,香港股票市场是最有可能承接中概股回归的选项。地理位置上,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接近大湾区这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创新重镇。虽然中国企业也可以选择在伦敦、新加坡、瑞士、东京等交易所上市,但在地理位置、服务基础等方面,香港无疑比其他交易所更具优势。产业关联上,香港重点服务内地的制造和创新型企业,具有丰富的服务经验。在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里,香港为内地企业提供了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香港已经是内地企业选择在境外上市最主要的地点,截至2024年底,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约1800家,其中超过80%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近300家。配套基础上,香港有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从业人员及与重要资金来源地接轨的规则,能够较好地承接从美国股市回归的中概股企业。
中概股企业回归香港有助于繁荣香港的股票市场。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达141亿美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695%,远超全球新股融资额8%的同比增幅。股市的繁荣归根到底源于企业获取资金的需求,股票价格增长的底层逻辑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换言之,有充足的可供投资的资金很重要,资金数量的大小可以在一定时间里、某种程度上影响股价甚至左右股指。但资金需要投向企业,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企业的聚集程度是决定资金流向的根本因素之一。中概股企业有强劲的盈利能力,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股市对中概股开放的原因。中国互联网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利润等财务指标良好,是赴美上市企业中重要的一类。部分中国消费服务、技术行业企业也与互联网企业类似,这类企业在国内的经营获利颇丰,是境外投资者感兴趣的投资目标。
当这些龙头企业遭遇除牌退市,无论其股票在哪个股市上市交易,投资资金都会追随这些“下金蛋的鸡”,股市的交易活跃程度随之提升。大企业对股票市场的带动作用明显,以美股市场为例,苹果、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特斯拉等前十大公司股票市值占美股总量的30%。吸引更多数量的龙头企业在香港交易,对港股的繁荣至关重要。
中概股里已有不少大企业采取不同方式回归港股。第一种方式是私有化后在香港上市,第二种方式是选择保留美股上市地位的同时在港股二次上市,第三种方式是企业选择在美股和港股双重主要上市。从数据来看,这些中概股大企业的股票在香港成交活跃。以中概股回流为契机,推动更多的中国及外国大企业在香港上市,将吸引海外和内地资金流入,提高香港股市的活跃度。
中小型中概股企业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概股里中小型企业占比较高,海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7日,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286家中概股企业里有60%以上的企业市值低于1亿美元。服务好中小型中概股企业,并由此拓展到亚洲的创新企业,有助于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在迎接中小型中概股回归的过程中,香港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平衡创新的收益和不确定性,打造港股的独特优势。迎接中概股回归,香港股票市场在优化服务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包括上市标准、上市流程、监管规则等。
历史经验显示,每个金融中心都有主要服务的实体经济。伦敦金融业的发展建立在英国制造业占优势的基础上,纽约金融市场的成长更是依托美国制造业优势,香港也不例外。以迎接中概股回归为契机,服务好内地制造企业和创新企业的融资,是香港金融的重大机遇。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