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资收并购上市公司:逻辑与产业引入
随着地方国资不断推进产业化,地方国资开展收并购的案例日渐增多。Wind显示,2025年以来,已有20起地方国资成功实现收并购上市公司。
地方国资及城投公司收并购上市公司早已有之,不过,以往收并购中,国资及城投公司更看重标的的市值、营收情况。今年上半年,罗平锌电(002114.SZ)控股股东发生易主,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净利润已经3年为负。地方国资入主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对此,多位地方国资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地方国资主导的收并购上市公司,背后逻辑较为多元化,以往收并购多为了扩充报表,现在的目的则是便于拓展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收并购逻辑
5月底,罗平锌电公告称,控股股东罗平县锌电公司拟将22.396%的股份卖给曲靖市发展投资集团。根据最新进展,6月21日,罗平锌电发布公告,原则同意罗平锌电以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将持有的罗平锌电股份合计22.396%股份股权转让给市发投集团。
对此,记者与罗平锌电取得联系,对方表示,目前正在走协议,控股股东即将发生变更。采访中,一些地方国资人士对记者表示,地方国资及城投公司在收并购上市公司过程中,往往会选择50亿元以下“小而精”市值的企业。
具体到曲靖发投的这笔收购,虽然罗平锌电市值符合国资收并购要求,不过,近年来,公司的盈利情况并不理想。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罗平锌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截至7月31日收盘,罗平锌电的市值为23.32亿元。
对此,罗平锌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新的控股股东也会想办法着力改善公司的经营情况。此外,也有当地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2024年曲靖发投参与了当地锂电产业园建设,接盘锌电公司或为整合云南锌矿资源。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方面分析认为,此次收购背后的逻辑反映了地方国资“以大带小”的特征。从政策面看,监管和地方近年来展示出明确的鼓励态度。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后,资本市场对于并购重组日渐活跃。
记者注意到,除了“以小带大”的收并购逻辑外,招商引资也是很多地方国资和城投公司的主要目的。采访中,辽宁一家国资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也在寻找合适的上市公司进行收并购,目的在于引入较为优质的上市公司,优化本地招商引资。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多地的重要工作。2025年6月,河南省政府发布《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国有企业招商功能。
从并购到引入产业
Wind显示,2025年以来,地方国资控制权变更的案例已达20起。对于开启“买买买”模式,主要基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拓展产业等因素的考量。
记者注意到,随着转型深化,城投公司普遍将经营思路从以往的土地财政思路向产业思路转变。2024年7月,光洋股份(002708.SZ)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转让总价款不高于人民币13亿元。
此次实控人变更,涉及资金数额并不低。采访中,黄山建投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公司自筹资金只有3.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主要是发挥了基金杠杆作用。”公开资料显示,光洋股份主营业务包括轴承、汽车配件等。而此次实控人变更后,直接推动了地处常州的光洋股份落户黄山。
2024年12月,光洋股份公告称,拟在安徽省黄山高新区内拍取面积100亩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年产6000万套高端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用精密零部件项目,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为10亿元。此外,光洋股份被收购后在黄山迅速落地了制造基地,并配套设立了10亿元产业基金。
据黄山建投透露,这一举措带动了20余家本地配套企业的发展,年税收贡献超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并购之前,光洋股份的市值为42亿元,而截至7月31日收盘,光洋股份市值已达60.71亿元,市值增长40%的同时也让黄山建投实现规模扩增。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