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硅料反内卷新信号:工信部节能监察加速出清
光伏硅料环节“反内卷”迎来新信号。8月1日,工信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通知》”),共涉及41家企业。
在上述消息带动下,8月1日弘元绿能(603185.SH)、大全能源(688303.SH)、新特能源(1799.HK)等多家硅料上市公司迎来股价上涨。
《通知》显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通知》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工业节能监察是指工业节能监察部门依法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能源生产、使用、服务等相关企业、机构执行节能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国家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用能,提出依法用能、合理用能建议的行为。
工业节能监察涵盖多项内容,包括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情况,执行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情况,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情况等等。
至于对重点用能企业的工业节能监察,还包括完成年度工业节能目标情况、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情况、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情况等内容。
此次《通知》涉及的41家企业覆盖了目前硅料环节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通威股份、协鑫集团、大全能源、新特能源、青海丽豪、亚洲硅业、东方希望等公司及从事硅料生产的具体子公司。
多家券商将此次多晶硅领域的节能监察视为出清加速的信号。国元证券研报称,此项政策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国家层面针对光伏产业链“反内卷”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关键一环,此次节能监察与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行业落后产能出清。首先,通过节能监察对能耗不达标产能实施强制性退出。单位电耗超过60kWh/kg的落后产能,或将面临直接关停风险;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案严格执行“不低于成本销售”规定,将迫使高成本产能退出市场,从根本上优化行业供给结构。
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7月下旬举办的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有形的手”具体规范行业的形式初现雏形,提高能耗等环节门槛或将成为手段之一。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吴国纲在会上表示,电子信息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规范光伏行业发展,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强化规范条件的政策引导作用,定期公告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和生产管理。
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也在此次会议上透露,为推动落后产能出清,目前业内正在推进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拟将1级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从≤7.5 kgce/kg调整为≤5 kgce/kg,2级和3级也拟相应下调。
(文章来源:新京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