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迎利好,概念股拉升,政策技术共振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 7月31日,脑机接口领域再迎利好!受国家医保局支持脑机接口等进入临床并收费消息刺激,脑机接口概念股盘尾拉升,创新医疗逼近涨停,爱朋医疗、三博脑科跟涨。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为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新增了100多项与医疗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国家医保局从立项、定价等方面入手,畅通新技术的收费通道,助力满足临床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收益回报。目前已公布的30批立项指南新增涉及新产品新设备的价格项目100多项,基本形成“价格立项与技术创新并行”的格局。比如:神经系统类立项指南统一设立“脑机接口置入费”“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脑机接口技术成熟获批进入临床后,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并收费。
开源证券指出,填补脑机接口医疗服务的价格空白,有望加快落地脑机接口落地运用。
公开资料显示,脑机接口是指在生物脑与智能机器之间建立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既可以解读脑部信号、控制外部设备,也可以将信息编码输入大脑。根据技术路径可以分为输出式和输入式两大类。输出式设备解读脑部信号、控制外部设备,而输入式主要是将信息编码输入大脑。按脑信号采集方向分类可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及非侵入式。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神经科学研究、辅助工具开发、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进入高速发展期。
据GrandViewResearch统计数据,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2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近20亿美元,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超13%。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至2029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5.22%的速度增长至76.3亿美元规模。据麦肯锡测算,全球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为150亿—850亿美元,消费医疗应用潜在规模为250亿—600亿美元。
政策、技术多重共振
今年以来,我国脑机接口领域政策、技术实现多重共振。
政策方面,2025年1月,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可穿戴式脑机接口专用脑电采集分析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次为脑机接口技术设立独立的收费项目;6月,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展了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7月3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关于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提出十方面支持举措。
技术方面,6月14 日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展了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6月21日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成功实现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6月27日,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布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民生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截至2024年底,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累计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超2000项,历年申请数量呈波动上升的态势。
国投证券指出,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在脑机接口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产业链主要公司都有谁?
据东吴证券研报,脑机接口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主要包括脑电采集设备、脑机接口芯片、外部嵌套、数据库及相关算法等;中游为脑机接口产品供应,包括脑机采集平台和脑机接口设备;下游应用于医疗健康、智能生活、军事等领域。
东吴证券指出,脑机接口产业链中上游硬件设备端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同时较国外存在技术差距后续科研及临床突破有望带来重磅催化,此外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主要以事件催化型投资为主;而下游应用主要以垂直领域商业化落地为导向,以用户脑电数据的规模及质量为核心竞争力,当前最核心的应用方向仍然是医疗领域。
东北证券认为,当前,医疗器械行业呈现技术驱动和国产替代并行的特征。未来,随着脑机接口、AI医疗等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加速,行业有望进一步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以下为脑机接口概念股一览: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