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议息会议:基准利率不变,独立性受考验
作者: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周烨,工银国际宏观分析师
北京时间7月31日凌晨,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0%,符合市场预期。今年以来美联储始终保持基准利率不变,主要出于关税政策反复、通胀压力和经济不确定性多重因素的考量。
近期,特朗普政府对货币政策立场持续干涉,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关注。7月4日,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高债务背景下的财政扩张依赖货币政策配合。若美联储坚持通胀目标,财政扩张在高利率环境下或加重经济与债务负担,而货币政策的妥协则可能推升新一轮通胀。考虑到鲍威尔任期即将结束,未来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独立性的担忧可能进一步发酵。
参考历史经验和相关学术研究,央行独立性被认为是稳定通胀预期与维护市场信任的关键因素。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在与日本、欧洲的磋商中显露出一定缓和迹象。若后续关税幅度有所下调,对物价的冲击弱于预期,则美联储可能加快降息节奏,预计年内降息幅度总计50至75个基点。
基准利率维持不变,关税影响仍待观察。今年以来,美联储始终保持基准利率不变,这与当下宏观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鲍威尔曾表示,当前维持利率不变主要是出于对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胀预期的考量。然而,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多次推迟,关税对物价的具体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显现。
最新数据来看,美国6月CPI同比涨幅2.7%,核心CPI同比涨幅2.9%,同比环比均有抬升。虽然这反映了关税政策带来的一部分影响,但整体通胀仍然温和。就业方面,虽然近期失业率回落至4.1%,但6月非农就业数据报告显示新增就业人数主要来自于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就业岗位增加人数骤减。
实际上,美联储内部的分歧也逐渐显现,本次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的决议遭到沃勒和鲍曼两位官员的反对(认为应降息25个基点)。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鲍威尔强调当前联储处于观望的有利位置,会密切关注关税政策和通胀数据的变化作为决定未来货币政策路径的关键因素。
财政施压下坚持通胀目标的代价更为高昂。参考IMF的工作论文,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是影响财政乘数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财政政策积极扩张、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市场会提升消费和投资意愿,财政乘数相应上升;反之,如果货币政策主导并对财政扩张进行约束,则财政刺激往往被抵消,乘数效果将明显减弱。
这意味着,在“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的实施阶段,美联储坚持通胀目标需付出的经济与债务代价将更为高昂,联储坚定政策立场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但若货币政策立场有所妥协,也可能带动新一轮通胀的反弹。
美联储独立性与市场信任的考验。考虑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任期临近结束,未来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独立性的担忧可能进一步发酵。历史经验表明,央行独立性是稳定通胀预期与维护市场信任的关键因素。以20世纪70年代高通胀时期为例,当时的央行缺乏优先考虑价格稳定的职责安排以及维护自主性的法律保障,货币政策频繁受到政治干扰。直至1980年代中期,央行通过坚定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成功赢得了公众对政策效力的信任。
在高度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机制的独立性有助于央行更有效地锚定通胀预期,进而维持低而稳定的通胀水平。无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中低收入经济体,独立性高的央行在通胀控制方面普遍表现更优。
综合而言,央行独立性是维护价格稳定的关键保障,而价格稳定又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因此,即使面临财政主导压力上升与政治干预的风险,美联储仍倾向于以审慎态度推进降息进程,以维护政策独立性,稳定市场预期与制度信任。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在与日本、欧洲的磋商中显露出一定缓和迹象。若后续关税幅度有所下调,对物价的冲击弱于预期,则美联储可能加快降息节奏,预计年内降息幅度总计50至75个基点。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