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第一股争夺战: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上市进程成焦点
继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传闻后,宇树科技正式启动了上市辅导。
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宇树科技”)今日在浙江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工作安排分为四个阶段,辅导时间将从今年7月持续到12月。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注册资本为3.64亿元。2025年央视春晚,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登上舞台亮相,也将“具身智能”这一前沿赛道推至创投风口浪尖。
因此,围绕这波“具身智能第一股”之争,双方的上市进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具身智能第一股”争夺战,花落谁家?
7月8日晚间,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公告,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计划收购其66.99%股份,这一动作迅速被市场解读为智元可能借壳上市,冲击“具身智能第一股”。
这一资本运作被业界视为借壳上市的关键落子。不过,智元机器人对外回应称:“本次行动仅为收购控股权,不构成借壳上市。”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天眼查显示,该公司已完成9轮融资,估值超150亿元。今年3月,智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腾讯领投;5月,京东和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也参与了新一轮融资。
这家公司之所以迅速成为明星企业,离不开其自带的“华为基因”:联合创始人彭志辉(“稚晖君”)曾以“华为天才少年”身份成名。
目前,智元机器人在资本层面已完成9轮融资,并获得科创板壳资源;在产品端,今年1月已实现千台量产,逐步具备出货能力。
能够与智元机器人争夺“具身智能第一股”的最大竞争对手,非宇树科技莫属。2025年央视春晚,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身着东北花袄表演《秧BOT》,一夜“爆火”,更将具身智能这一行业推至国内科技创投领域的风口。
紧随智元之后,宇树科技宣布启动上市辅导,成为其强有力的对手。仅从融资情况来看,天眼查信息显示,宇树科技自成立以来已完成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腾讯投资、阿里巴巴等多家知名机构。
根据公开信息,业内推测宇树科技的最新估值在100亿至150亿元之间,显然不弱于智元机器人。
近两年来,具身智能赛道涌现出一批明星公司,除宇树和智元外,深圳的逐际动力、智平方、众擎机器人等企业也在积极推进。
估值狂飙背后,具身智能大规模商用仍面临挑战
具身智能赛道有多火?2025年以来,逐际动力完成了A+轮融资,半年内累计达5亿元;智平方宣布完成新一轮过亿元Pre A+轮融资;6月,银河通用获得宁德时代领投的11亿元融资;7月3日,宇树科技C+轮融资后估值达130亿元。
今年3月,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商业化前景尚不明朗,近期已退出部分人形机器人项目,并对行业整体商业化能力提出质疑。
不少观点认为,机器人赛道广阔,当前出现泡沫属阶段性现象。事实上,具身智能的兴起源于“具身认知”理论,其核心在于智能不仅依赖算法或模型本体,更依赖于感知、运动与环境交互的整体能力。
当前,随着AI大模型快速发展与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具身智能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与商品化,相关产品开始在家庭服务、教育、泛工业等领域试水落地。
资本的热情也在二级市场集中体现。自智元控股上纬新材以来,其股价从7月8日的7.78元/股涨至7月18日的33.47元/股,总市值从32亿元增至约112亿元,涨幅超过250%。
这场股价飙升背后,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第一股”的强烈预期。但同时也引发质疑:智元机器人尚未实现盈利,其自身“造血能力”能否支撑百亿估值?
而今年以来,在宇树科技概念股的带动下,人形机器人是A股最火赛道之一。不过,在2月底,高盛发布的一篇关于宇树科技的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机器人尚不能处理多种通用任务,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迎来由AI赋能的机器人。
“具身智能第一股”的光环固然耀眼,也可能伴随着资本催熟和估值泡沫。市场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当前,行业内企业普遍处于高投入、重研发、低回报的阶段,商业化路径仍需时间验证,量产与规模化落地依旧是关键挑战。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