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入市新规:长周期考核助力长期投资

网络 2025-07-12 05:44:39
股市要闻 2025-07-12 05:44:39 阅读

  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已达到34.93 万亿元,产寿险公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4.47 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以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上限来看,还有很大入市空间。

  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称《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要求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

  受访人士认为,两类评价指标关系着财政部等主管单位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考核,是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指挥棒”。《通知》将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纳入考核,标志着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考核“指挥棒”改革,调整两类关键评价指标。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评价体系改革已持续近两年,2025年1月《方案》提出,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通知》进一步明确,“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也同步调整,权重也分别为30%、50%、20%。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黄怡婷表示,这将针对性化解保险资金长期入市的考核堵点,为“长钱长投”构建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国人寿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更加契合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经营属性,将有力推动其长期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落地到业务层面,这一调整将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权益资产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提高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能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这一调整深度契合《方案》部署,通过评价指标权重向中长期倾斜,有效缓解保险公司短期业绩压力,为其参与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创造了制度空间。

  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已达到34.93万亿元,产寿险公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4.47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以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上限来看,还有很大入市空间。申万宏源非银高级分析师孙冀齐表示,主要因为四方面问题:长周期投资与短周期考核的错配问题;股票投资带来保险公司利润及净资产波动性提升问题;偿付能力压力问题;实操中其他限制问题。

  孙冀齐认为,《通知》将自上而下引导保险公司管理层拉长资产端考核周期,以进一步弥合保险资金长周期投资与短周期考核的错配问题,推动其在广谱利率下行趋势下用足用好权益配置额度,引导保险资金入市落到实处。

  “具体来看,《通知》疏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制度堵点,允许其以‘时间’换‘空间’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进而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王一峰、黄怡婷表示。

  这也将影响保险资金投资风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向楠表示,《通知》将推动保险资金减少短线操作、投机性操作,从长期投资的理念出发更多配置成长型标的,例如基本面良好、现金流稳定、估值合理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

  作为第一大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中国人寿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更好引导国有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积极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通知》还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稳健经营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加强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的匹配管理,合理确定权益投资比例;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等。

  曾刚表示,这一要求意味着,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需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构建长期价值,保险公司需在资产负债匹配、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同时建立与长周期考核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机制。

  保险公司负债端经营策略亦将转变。孙冀齐表示,保险公司应全盘考量经营层面主要矛盾,构建与资产端投资能力相适配的负债端经营策略。还需要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现金流匹配、负债成本约束与有效分配等多重因素,在保险公司资产端、负债端能力圈中寻找资本的最优化分配方案,进而实现低利率时代下的长期稳健经营。

  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等能力也将进一步释放。王向楠表示,除了股票投资外,《通知》还将推动保险资金挖掘收益稳健、风险可控、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投资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优质科技企业,增加对科技企业的长期资本供给,更好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中国太平表示,《通知》是推动投资行为穿透周期波动、践行“耐心资本”理念的关键举措,有助于保险公司淡化短期业绩考核,聚焦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更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实体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