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高翔论汽车产业:创新合作破局内卷
“十分令人鼓舞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内卷式’竞争对产业发展的严重影响,并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偏。同时,正如协会一再呼吁的那样,汽车制造商应坚持长期主义,加强自律,维护产业的共同利益。”
7月11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行。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Sean Green)发表演讲,深度剖析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四大结构性挑战,并提出基于“创新与合作”的破局方案。
“承诺缩短对供应商的付款账期是积极的第一步。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合作和切实的行动,可以建立牢固的共生关系,推动行业的持续繁荣。”高翔分享。
高翔特别提到,当前汽车产业到了“关键时刻”。电动化与智能网联的技术浪潮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地缘政治博弈、技术路线争议、行业“内卷”三大挑战正重塑产业格局。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高度活跃。但是,活跃的创新伴随着许多悬而未决的争议,而这些争议将对未来的政策方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未来哪条技术路线将成为主导?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增程式还是燃料电池技术?内燃机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争议反映了创新速度与系统就绪度之间的矛盾。”高翔分享。
对于当前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高翔深有感触:“持续的‘价格战’已将行业盈利能力降至极低水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引发质量妥协,遏制创新,并最终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挑战,高翔呼吁,车企超越国界,进行全球合作。
“如今,全球化已进入合作与冲突并存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需要同时促进自由贸易和供应链韧性,共同塑造既强调效率,又强调安全的新产业标准。”高翔表示。
高翔特别谈到了宝马对中欧关税的看法:“宝马集团致力于搭建欧洲,尤其是德国与中国之间的桥梁。我们坚信,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主义——是汽车产业长期繁荣的基础。”
就如何规避地缘政治可能会引发的供应链风险,高翔系统阐述了宝马“双向本地化”战略。“我们已在全球30多个城市建立了生产布局,其中沈阳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基地。为了增强运营韧性,宝马一直在积极推动供应链的‘双向’本地化。”
高翔还特别分享了宝马对“促进技术开放,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的思考:“我们致力于采用多种技术路线来实现减碳。中外企业应合作探索技术路径,利用互补优势推动协同创新和变革性突破。”
高翔分享了宝马与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远景动力在内的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案例:“宝马第六代电池采用最新的大圆柱电池技术,可将能量密度提高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高30%。”
这种“德国技术+中国制造”模式,也在智能座舱领域被复刻。“宝马正在与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和DeepSeek等中国创新生力军积极合作,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量身定制我们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演讲尾声,高翔呼吁,企业共同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宝马相信,未来的出行绝不是某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相互信任协作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