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改革加速未盈利企业上市审核,市场更看重长期价值
随着新一轮科创板改革规则出炉,未盈利企业审核明显加速。
连日来,多家未盈利企业审核迎来突破:禾元生物顺利过会,北芯生命公布第二轮问询函回复;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等半导体企业上市申请获受理。
根据改革方案,新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将被纳入科创成长层,满足条件后才会调出。
在盈亏“分层”背后,科创板对未盈利企业有特殊“情愫”。过去六年,科创板有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22家已实现盈利。
企业盈利与否,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不同的上市标准下,企业的投资风险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什么类型的企业能更快实现商业化落地?
“标准五”不等于没有希望
科创板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设置了“5+2+2”的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六年时间里,科创板合计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上市,采用数量最多的是标准四和标准五。
从盈利概率来看,目前标准四、标准五和标准二,分别有9家、6 家和5家企业成功摘U。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标准五申报的企业,市场对其商业化的能力存在质疑,但从现有数据来看,标准五上市的企业,其盈利概率与其他标准的差距并不大。
盈亏不是风险唯一标准
数据显示,科创板开板以来,合计有475家企业按照“标准一”完成发行上市。 而根据2024年年报,有3家企业去年营收低于1亿元,2 家企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以标准五申报的三家已盈利企业中,金迪克出现了业绩下滑,再度触及退市指标。
此外,尚未盈利的32家企业中,也有3家企业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如果这三家公司无法在2026年、2027年迎来营业收入的突破,也将面临退市风险。
那么,该如何判断企业是否能在较快时间实现商业化落地,或具有较高的业绩稳定性呢?
国内一家资深药企的董秘曾对记者表示,要推动药企实现商业化落地,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研发和有特色的产品。
长期价值决定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从退市制度安排,还是从投资理念来看,亏损并没有成为投资人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
截至7月10日晚间,尚未盈利的 32 家企业中,有两家总市值超过了两千亿,分别是百济神州-U、寒武纪-U。同时,还有18家企业总市值超过百亿元(低于千亿元)。
其中,百济神州-U研发费用投入超700亿元,泽布替尼在“头对头”试验中完胜伊布替尼。2024年至今,百济神州-U股价累计已上涨64.46%。
寒武纪-U大幅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去年以来,寒武纪-U股价一路飙涨,截至今年7月,总市值增长超过300%。
事实上,相比于判断其短期亏损还是盈利,市场更看重的是企业长期的价值与产品竞争力。
“对于医药、科技企业来说,由于前期投入比较大,短期的盈利可以实现,但要长期保持盈利是比较难的,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价值不高。”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受访指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