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替代长期国债成新宠 政策与资产荒共推涨势

网络 2025-07-11 18:30:32
股市要闻 2025-07-11 18:30:32 阅读

  今年银行股代替了长期国债。

  去年长期国债涨疯,今年它们休息了,长期国债从今年2月开始调整,到目前基本持平,投资者在国债市场打了个平手。

  但是银行股却相反,2025年至今没有一家银行企业下跌,全部上涨。今年有18家银行创出历史新高,16家银行涨幅超20%,32家银行涨幅超10%。国有大行工农中建全部创历史新高。申万银行指数近一年涨幅35.49%,位列行业第11位;近两年涨幅52.11%,位列行业首位。

  由此看,今年银行股上涨的逻辑和去年长期国债上涨的逻辑一致,经济下行压力大,好的资产难觅,人们更倾向于高分红的行业。去年以来降准降息预期浓厚,央行停止国债买卖,形成预期差,投资者寻找替代性资产,银行股的高分红能够替代长期债券的高利率。

  投资长期债券的资金和购买银行股的资金一样,保险资金是主力。今年以来长期债券调整,他们盯上了银行。目前据长江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险资机构持有国内A股银行企业市值高达2657.8亿元,占比45.05%,领先其他行业。

  政策对保险资金购买银行股是重要推手,《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修订后,保险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风险因子放宽,推动险资对银行股的配置需求激增,仅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内至少已有5次举牌银行股的记录。

  公募基金购买银行股,也有政策推手。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基金经理的考核,对3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下降。公募怎么跑赢大盘呢,买银行股,因为权重太高。

  政策对银行股的直接呵护,近期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节奏加快。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6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合计突破8000亿元。其中,二季度以来发行量超6000亿元,环比增长260.82%。今年,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大行通过向特定对象定增合计募资5200亿元,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025年7月11日,A股上市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为0.74倍。 招商银行市净率最高,达1.09倍;工商银行是0.79倍,建设银行0.78倍,中国银行0.72倍,农业银行0.85倍。

  工商银行在2022年11月3日市净率最低值为0.42,四大行的市净率到目前近乎翻了一倍。

  我们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方面为政策推手,一方面是资产荒,导致目前银行股的大涨。这种情况是否能够持续呢,政策的扶持总是有限的,政策的目的是改变政策对象的现状,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政策的出台也是有考量的,不会无限供给。

  同时,商业银行的业绩从目前看未来仍然是下行的,这几年净息差持续下行,跌破警戒线,但是商业银行目前利润相对于其他实体行业还不错,主要原因是以量补价,资产规模扩张很快,增加了利润。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2%,资产增速较快,不过相比去年同期的资产11.7%的增速,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增幅已经大幅收缩,这种收缩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源于宏观经济运行,另一方面也是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自发行为。那么如果按照这个资产规模增幅,明年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速将会下跌。同时,按照目前宏观经济的形势,继续降息仍然势在必行,净息差仍将继续收窄。

  未来银行经营的策略很可能是通过收敛资产规模,以求得资本消耗不用过大,从而减轻资本压力,从这个角度讲,银行股上行的动力是有限的。

  所以,银行股价的上涨跟当年的下跌一样,都是阶段性现象,投资者必须理性看待,不可盲目追高。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