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询价转让升温,机构参与度提升
上市公司询价转让正迅速升温。
据e公司记者统计,今年5月以来已有40家A股公司披露询价转让进展公告,占全年披露公司总数的70.2%。今年上半年启动询价转让程序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60家,相当于2024年全年水平的85%,询价转让正成为上市公司股东退出的重要渠道,帮助早期投资人和长期投资者实现有序“接力”。
询价转让热度提升,平均八五折成交
询价转让是上市公司股东通过向特定机构投资者以非公开询价的方式转让股份的减持机制。
自2020年8月询价转让制度在科创板试点以来,共有144家A股公司公告实施了超200次询价转让,以转让价计,累计转让市值超过830亿元。澜起科技、金山办公、晶丰明源等公司更是多次使用询价转让工具实现原始股东退出。
按照规定,询价转让股份的比例不低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且没有上限限制,允许多方共同转让或受让,这对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尤为有利。
锁定期方面,通过询价转让受让的股份在6个月内不得转让,相比于其他减持方式,这一规定有助于减小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引入长期投资者。
今年4月,询价转让正式落地创业板,安培龙成为首家“尝鲜”新机制的创业板公司,随后短短两个多月内,已有迈为股份、胜宏科技等17家创业板公司股东披露拟通过询价转让实施减持计划。
询价转让活跃度提升的同时,转让价格的折扣力度也不断增大。近两个月内披露的41例询价转让中,转让价格相对于首次公告日收盘价的平均折价率为85.67%,今年上半年实施询价转让的公司的平均折价率为85.91%,而对于2024年及2023年实施询价转让的公司,平均折价率分别为88.1%和90.49%。
从发起询价转让的标的来看,半导体、新能源、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的公司占比较高,大多为市值、业绩较为优异的公司。以2025年实施询价转让的上市公司为例,近四成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元,超半数公司最新股价较首次公告日收盘价上涨。
机构参与度提高
从报价机构数量来看,金融机构参与询价转让的热情不断高涨。2024年,实施询价转让的公司平均获14.17家机构报价,2025年询价转让的平均报价机构数上升至15.58家,对于近两个月询价转让的公司,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至16.33家,平均有效认购倍数2.08倍。
相比于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减持方式,询价转让通过证券公司协助进行询价定价,通过基金、券商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报价确定转让价格,充分的博弈提高了定价的专业性和公允性。
从股份受让方来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QFII等机构对询价转让参与度较高,部分投资机构更是长期参与询价转让的常客,例如诺德基金、广发证券、财通基金、国泰君安证券(原文“国泰海通证券”有误,应为“国泰君安证券”)等机构在股权受让方名单中频繁亮相。政策支持、较低的折扣、标的质量优异、博弈空间大等因素均是询价转让吸引优质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壹通数字技术首席公共官罗富国认为,对于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而言,询价转让具有诸多吸引力。“首先,询价转让的折扣底价较高,且单次转让份额大,可较快完成建仓。其次,询价转让的受让方主要是具有较强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这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结构。此外,询价转让的6个月锁定期引导了长期投资者进入市场,符合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策略。”
减持新规后,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减持规模大幅下降
2024年5月24日,证监会发布“史上最严减持新规”,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防范绕道减持、变相减持,细化了违规责任条款等,进一步规范了股市生态。2024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数量明显减少。
根据万得数据统计,2024年A股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金额1412亿元,同比减少65%,净减持金额632亿元,同比减少81%,创近五年新低。今年上半年A股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净减持825.37亿元,虽较去年有所回升,但仍大幅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上市公司股东在基本面恶化、分红不达标情况下的套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减持数量减少的同时,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增持热情显著提升,上半年共430家公司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实施增持,合计增持金额471.71亿元,较2024年同期(原文“2025年”有误,结合上下文应为“2024年”)增长10.54%,较2023年同期增长58.68%。
2024年10月起创设的增持回购贷款为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和增持提供了资金支持。截至当前,已有684家公司获得了该项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上限达1347亿元。其中,获得增持贷款的公司有193家,贷款金额上限达480亿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