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爆锤的汤臣倍健再思考
2024年是汤臣被重锤的一年,年度下跌25.17%。业绩上收入下滑27.31%,净利下滑62.6%,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32.92%至17.92亿,净利同比下滑37.44%至4.5亿,属于典型的越跌越贵;从2024年一季度到2025年一季度,已经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滑。作为一个对企业极度耐心的投资者,基于现在的基本面恶化,是去是留,都需要有一个判断,所以成文梳理一下。
报表的呈现都是过去时,判断汤臣还能不能持有,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1、基本面已经恶化,现在面临的困境还能不能走出来?
2、如果能走出来,置信度有多高?为什么?
3、基本面恶化是自身经营的问题还是行业大的趋势问题?即是鸭子不够努力扑腾还是池塘的水位在持续下降?
4、重新再审视汤臣倍健,长期逻辑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还值得长期持有?如果以上结论是继续持有,那么持有到什么时候?
在回答以上的问题前,需要搞清楚这一轮汤臣业绩下滑的背景:
从供需角度来看,需求端长期肯定是增长的,供给端竞争加剧,无论上以仙乐、百合为代表的国内OEM、ODM加工企业、传统的药企,还是以跨境电商的保健品,尤其是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不需要取得蓝帽子的保健品品牌,进入门槛大大降低。
从核心的壁垒来说,对于保健品企业来说,介于快消品和药企之间,所以现阶段核心的壁垒就是渠道,从长期来看,对于一家消费品企业肯定是品牌,但这是动辄10年以上的长期战略,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
从上一轮汤臣成长的路径来看,其抓住了渠道变革的红利,从直销-药店的渠道红利,所以成长了起来,构建了核心的线下壁垒,而这一轮从线下-线上的渠道变革的趋势来看,汤臣显然是应对不当的。
我们看这一轮保健品品牌企业代表,尤其是以汤臣倍健和swiss为代表的两家企业,分别的传统渠道优势不同,导致的这一轮周期中业绩表现分化。汤臣倍健的优势渠道侧重于线下药店,swiss的优势渠道侧重于线上和跨境电商,明显的是swiss更加受益这一轮的渠道演化变革。
所以,这一轮业绩下滑的背景可以总结为:
需求端稳定增长,供应端竞争加剧,保健品行业渠道发生剧烈变化,线上大趋势变化明显,而汤臣应对中没有构建出线上渠道的壁垒,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损害过线下渠道商的利益(线上线下一体化),导致业绩下滑。
基于以上背景回答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
能不能走出来?
答案是靠瞎猜,50%对50%。因为其品牌的价值不足以判断出其能否恢复,不足以判断其是否属于“王子变青蛙”的落难企业,做为一个仅成立30年的企业,品牌积累还是太短暂,而且没有历史的积淀,品牌的拉力无法判断其能走出泥潭。如果说非要在这个置信度上加一点事实倾向,就是从上市以来公司遇到的历次危机,这帮核心的管理层都带领公司走出了泥潭,重回了增长,但是过去不代表未来,很难确定这一次公司能重回增长。
回答第三个问题:
从行业来说,24年总体VDS规模达到2323亿,较上年增长3.7%,线下药店同比下滑20%。
对比公司,24年收入下滑25.17%,线下渠道收入下滑25.35%。
所以结论很明显,池塘的水位没有下降,而是鸭子没有努力的扑腾或者扑腾的方向不对,这个锅肯定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是管理层应对失策。
回答第四个问题:
我的结论和观点发生重大改变:汤臣是不值得长期持有的企业。
尤其是从生意模式来看,品牌张力不够强,渠道的护城河需要不断的挖,老的线下渠道护城河在变窄,新的线上渠道护城河还没有挖好,而且就算这次其构建了稳定的线上渠道壁垒,长期来看,这种壁垒也是短期的壁垒,其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归根结底这是一家更加靠人驱动的企业,更依赖于人的因素。
那么是否长期不值得持有的企业就无法投资了?也不全是。经过几年的下跌已经其他的标的的增持,目前汤臣的仓位大概7%,一方面会继续降低仓位,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不超过总仓位的5%;另一方面继续持有1-2个季度,观察业绩是否会好转,如果到了3季度还是无法判断,那么会择机清仓,或者其他标的出现更好的机会也会减仓会清仓,取决于当时的机会成本。
等到清仓的时候,会再认真梳理一下这笔投资的得失。
记录一下。$汤臣倍健(SZ300146)$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