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产业崛起:技术突破、成本下探与稳定性挑战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期间,数百台人形机器人展现技术实力,我国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已突破70%,产业规模预计突破379亿元。成本下探与需求高涨并存,但产品稳定性与应用落地速度成关键。人形机器人受益于汽车产业链,但汽车产业链无法满足所有需求,核心零部件仍需自研。

博物馆经济:夜间游、新文创激活文化“热经济”
今年夏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全国多地博物馆通过夜间活动、创新文创等方式激活文化“热经济”。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特展创下277万人次参观纪录,营收超7.6亿元。甘肃省博物馆文创销售额达2000万元,全国博物馆正从文化场所向区域经济“引擎”转变,实现“一馆热”带动“全域活”。

“海琴”号深海无人潜水器成功完成4140米海试,助力深海科考
8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在南海完成4140米深海海试,成功验证其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增添利器。

政策赋能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高地
我国正加速向生物医药产业的世界级高地突破,江苏、上海、海南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创新药械发展。政策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在研创新药数目占全球30%左右。成都等地创新药步入转化加速期,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2025中国算力大会:我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规模化新阶段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算规模达788EFLOPS。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获悉,我国算力产业正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下一步将推动算力网络体系化发展,完善算力布局政策体系,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技术,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促进算力互联互通。

暑期文旅市场科技赋能:5G-A与AR技术重塑旅游体验
今年暑期文旅市场科技浓度显著提升,博物馆“魔墙”、AR冰箱贴、“报纸自拍机”等创新产品带来新奇体验。5G-A网络支撑大型活动流畅进行,智慧旅游项目如“明星动物”导览线路受游客欢迎。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为产业升级提供关键基础设施。

国家三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 规范平台经济价格行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明确经营者自主定价权,规范价格标示与竞争行为,细化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构建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增长,播种面积稳中略减
2025年全国早稻总产量达2851.3万吨,比2024年增长1.2%。播种面积稳中略减,但单位面积产量提升,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助力早稻生产,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海琴”号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成功海试,成我国科考新利器
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成功完成海试,从4140米深海凯旋。该潜水器由上海交大研制,专为“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设计,搭载先进科考设备,具备智能作业能力,成为我国深海研究的新利器。

福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盼盼食品与莆田鞋企引领新潮流
记者在福建泉州和莆田调研发现,盼盼食品等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引入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和自动化。莆田鞋企则通过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