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卖通筹备最高规格品牌出海项目,引领跨境电商品牌化

网络 2025-09-04 21:45:53
市场资讯 2025-09-04 21:45:53 阅读

  9月4日,有市场消息称,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下称速卖通)正在筹备一项“最高规格”的品牌出海项目,目前已经有世界500强及国内外头部品牌收到邀约,项目预计将于双11前正式启动。跨境电商品牌化成为焦点,速卖通此举或引领行业新趋势。

  据一张在商家圈流传的“速卖通双11品牌规划”截图,小米、泡泡玛特、联想等品牌或已入围“超级品牌计划”,并被重点标注为“头部商家”“深度合作”。

  对此,速卖通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称,“近期将推出品牌出海相关项目,具体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尽管官方未披露更多细节,但结合行业背景与速卖通过往动作,这一项目的推出被业内解读为“跨境电商转向品牌化竞争的信号”。

  低价抢市场转向品牌合作,热门合作品牌曝光

  过去几年,跨境电商行业深陷低价竞争泥潭,平台与商家均承压。雨果跨境数据显示,2024年跨境电商行业近半数卖家利润下滑(相比2023年),有13%卖家的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在此背景下,“品牌出海”或成为跨境电商“反内卷”解法之一,速卖通引领品牌化转型。

  速卖通在品牌出海方面早已布局。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早在2024年,速卖通就筹备推出了“品牌出海计划”,截至2025年3月,加入该计划的品牌中,95%已达成百万美元年销售额。后续,速卖通再次发布“2025品牌出海计划”,宣布通过百亿补贴持续加码中国品牌全球化,目标再扶持1000个新品牌实现年销售额突破百万美元。

  据接近速卖通人士表示,参与上述计划的多个品牌,成交总额均实现了突破,为更高规格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后续的项目核心可能放在与大牌的合作上,试图提升平台的品牌调性。

  泡泡玛特2019年官方入驻速卖通出海。随着Labubu(拉布布)这款九颗牙齿的小怪兽成为全球现象级IP(知识产权),泡泡玛特速卖通官方旗舰店销量也一路增长。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此前获悉,“Labubu”曾飙升至速卖通第一热搜词,今年上半年带动潮玩类目成交总额同比激增300%。后续速卖通首次尝试邀请海外网红来中国,进行“反向直播带货”,专场主题即为售卖泡泡玛特盲盒。

  此次被曝光的可能合作商家除了小米、泡泡玛特、联想等品牌外,添可、徕芬、毛戈平等近年兴起的新消费品牌也在陆续沟通中,近期较热门的AR(增强现实)眼镜品牌Rokid也在上述被曝光名单中。

  项目需打出差异化推动AIDC盈利,商家:中国品牌将改变跨境竞争格局

  今年7月,阿里巴巴把“外卖大战”打到了英国,在英国推出“小时达”即时零售服务。大伦敦地区的消费者打开速卖通首页,就能看到“小时达”的标志,配送的商品包括零食、饮料、厨房调料及日用品等。

  与此同时,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截至今年8月底,速卖通“海外托管”已在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波兰、墨西哥等市场上线。

  “小时达”服务旨在满足消费者对于即时性购物的需求,通过优化供应链与物流配送体系,试图在生鲜、快消等品类上抢占市场份额,这与阿里巴巴国内电商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探索方向一致。而“海外托管”模式的广泛铺开,则进一步强化了速卖通在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上的介入程度。

  一位智能硬件商家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欧美传统品牌长期垄断市场,中国品牌供应链成本低,产品具有竞争力,随着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将改变跨境竞争格局。他在考虑平台合作时会关注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和对品牌的扶持程度。

  从阿里集团层面看,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下简称“AIDC”)本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约48.50亿美元),其中跨境业务贡献主要增量——国际零售商业收入增长20%(速卖通、Trendyol为核心驱动力),国际批发商业收入增长13%,源于跨境增值服务的渗透率提升。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也在业绩会上表示,核心业务的收入增长为战略投入提供了资源支撑,“本季度AIDC减亏接近盈亏平衡,后续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在保障核心业务优势的同时,加大对即时零售、AI技术的投入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电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亚马逊持续加码“全球开店”品牌扶持计划,Shein在快时尚领域通过私域运营提升品牌黏性,Temu则凭借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在这样的格局下,速卖通的“最高规格”项目若不能形成差异化优势,可能会影响AIDC的盈利进度,品牌出海需谨慎布局。

(文章来源:新京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