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贴息政策落地 金融机构积极响应
我国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的政策再次升级。日前,《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步印发,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方案发布后,工行、中行等国有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迅速响应,业内认为政策红利将惠及多方,但执行环节必须严格审核贷款用途、强化贷后管理。
8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郭武平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涉及千家万户,金融监管总局将配合财政部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优化金融服务。
在贷款用途方面,贷款经办机构要健全信息系统,对贷款账户符合条件的消费信息进行识别。获得授权后,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财政贴息金额。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两项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能更好发挥财政政策促消费的引导带动作用。
自两项“金融国补”贴息政策落地后,金融机构迅速响应。中信银行发布公告,将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引。
政策发布后,六大国有大行迅速响应,明确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贴息。此外,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也均表示,正积极组织开展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
除商业银行外,相关消费金融机构也积极行动。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表示,将从消费场景等方面做实做细实施方案。招联消费金融指出,将优化办理流程,推动政策尽快实施。
“贴息机制由财政承担一部分利息负担,使银行在放贷时无需过度压低名义利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分析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强风险控制等。
娄飞鹏也坦言,对银行而言,在实施消费贷贴息过程中,需要对贷款用途合理性、真实性进行严格的调查分析,做好贷后管理。
近年来,个人消费贷款已成为零售银行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施方案规定的贷款经办机构仅包括全国性或跨区域的金融机构,地方银行悉数缺席。
对此,业内预计,贴息政策势必会加速市场集中度向大型银行倾斜。不过,在杜阳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地方银行没有机会,它们可以通过差异化定位来维持竞争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