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价格策略:平价与真诚赢得游客心
时值暑期旅游高峰,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避雷帖”:一瓶矿泉水20元,一包花茶几百元,普通水果变身天价果盘……游客纷纷吐槽在景区遭遇的“价格背刺”。
一些景区商品定价高有其客观因素,如偏远地区运输成本高、铺面租金贵、文创产品有研发投入等。只要品质可靠、明码标价,游客大多能理解。泰山景区矿泉水定价略高,公开解释成本构成后获游客认可。
但也存在景区垄断经营、追求暴利抬高价格的行为,损害游客体验和信任。河南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靠“1元冰棍、2元矿泉水”定价受关注,用平价策略带来良性商业循环,形成“口碑护城河”。
平价背后的情绪价值值得关注,龙潭大峡谷建立价格听证会制度,消除信息不对称。不少景区跟进平价策略,需形成良性盈利模式,保障商家合理收益。
对尝到甜头的景区,还需挖掘旅游资源,开发多元化产品,形成引流—体验—复游循环。游客需要的是花得值,是更好的旅游体验,景区要将真诚体现在各个环节。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