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新篇章
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两辆萝卜快跑一前一后从锦绣街左转到宏达中路上,信号灯变红,后面无人车随即停下。
在青岛引航站大楼内,智慧引航平台大屏闪烁,不同颜色的标记布满海图,两张雾天的岸边建筑物图像对比鲜明。
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试验车厢内空间宽敞,座椅舒适,标志着我国基本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参加"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一线探访"活动,上述场景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示范区的自动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每经记者张蕊摄
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近4000万公里,坐进萝卜快跑里,轻点屏幕上的"关闭侧滑门",车身便平稳启动,汇入北京亦庄的车流。
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车辆投放市场之前,主要是系统安全能力不足;而在车辆投放市场之后,则主要是运行安全管理手段不适配。
"车路云一体化的中国方案可以同时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系统安全和运行安全水平。"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协同:通过智能化改造的道路基础设施、具备网联能力的车辆和强大的云端平台,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峰表示:"单车智能就像独行侠,感知范围有限,难以应对复杂、混合的交通环境。"
他举例说,当自动驾驶车辆被大车遮挡视线时,路侧感知设备能帮助车辆"看到"盲区内突然窜出的行人或非机动车,这就是协同感知。
在百度自动驾驶基础模型部高级经理董芳芳看来,单车智能已经可以完全应对大部分路况,有了车路云协同,像"鬼探头"等场景就可以避免了。
记者了解到,围绕车路云网图安全等方面,示范区已搭建国内首套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已有35家测试企业累计部署超1000台自动驾驶车辆,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近4000万公里。
自动驾驶行业将极大带动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在应对一些特殊场景时,还存在一定挑战。董芳芳表示,百度无人车的传感器部署比较丰富,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对中等难度的恶劣天气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最近南方下雨很多,但我们的出行服务仍正常提供。"不过董芳芳也表示,现在也还有很多要解决的极端场景问题,比如极端大雪的情况下,道路地面什么都看不到。
她进一步解释,下雪时无人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标识被遮盖住。但有高精地图,即使看不到,车辆也知道路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开。
董芳芳举例说,现实中施工场景非常丰富,并非一成不变,行业内主要采用VLM/ VLA技术,结合大语言模型技术以及车辆摄像头捕获的海量视频、图片和文本信息,来让大模型学习并理解场景的含义,从而展开相应动作。
难点技术的攻关,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峰表示,自动驾驶行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行业与其他行业息息相关,部分知识具有互通性,这也为相关领域的人才提供了机会。同时,行业也催生出一些技术服务类岗位需求。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步普及,远程安全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以及路侧设备装调运维员、数据管理人员等岗位需求一定会不断增加。"李峰说。
智慧引航系统助力引航作业更高效、更安全。
青岛引航站副站长张法介绍,引航员,就是在一定航区指引船舶安全航行、靠离码头或通过船闸及其他限定水域的人。全球海运中大概85%要靠引航员来完成。

张法介绍智慧引航服务平台每经记者张蕊摄
进到引航艇的驾驶舱内,记者感到一阵接一阵的眩晕。此时正值午后2点多,船舱外烈日灼人。海上情况错综复杂,天气、水文条件瞬息万变,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航员也要风雨无阻地完成任务。
不过,昔日依赖经验与胆魄的引航作业,如今借助智慧引航系统与航海模拟器,正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安全。
张法操作着手机里的智慧引航系统,指着一个红色标记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船的位置,这些蓝色的小图标就是小物标雷达,它能够使引航员和调度员在监控和作业过程中更精准地识别小型船只。"
"另外,我们还将海洋潮汐情况整合进系统里。"张法指着系统海图上的很多小箭头说,"这些箭头就代表潮汐的实时动态,引航员可以根据潮汐的实时变化来安排引航作业。""
除了智慧引航系统,航海模拟器也成为引航员们提升引航作业水平的重要工具。
在一台模拟器内,工作人员设置了较大的风浪等级,记者进入后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眩晕感。随着工作人员不断更改设置,屏幕上显示出下雨、雾天、白天、夜晚等不同的环境。
青岛引航站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盛晓强介绍,引航站的整套模拟器设备包括一个教练站、三个本船,每个本船至少可以容纳6~8名引航员和1名教练员。
盛晓强介绍,模拟系统配置有22个训练港区,可模拟的船型涵盖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客船等,后台可以设置本船、目标船的技术参数,进行航线设计、环境控制、运动状态监控、船舶故障设定等,真实模拟船舶靠离全过程。
"模拟训练结束后,全部的运动数据都可以保存并导出,为引航员后期总结经验、书写论文、出具报告等提供数据支持。"他说。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体验区每经记者张蕊摄
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记者了解到,2021年7月,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
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当前可实现的陆地最快交通工具,它可以填补航空与轮轨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实现500公里城市群内的快速通勤,1500公里城市群之间的同城化交通,以及超远距离高速走廊化交通。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