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只绿债基金募资近320亿元 公募积极开发布局绿色产品
6月4日,嘉实基金发布嘉实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债券优选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宣告旗下绿债基金的成立。公告显示,该基金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为79.90亿元。至此,首批四只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债券优选指数基金(以下简称“绿债基金”)全部成立,合计募集金额达319.61亿元。

公募机构论市:A股市场利好因素汇聚 中长期投资价值显现
进入6月份,A股市场维持区间震荡,多家头部基金公司纷纷发布乐观预期,并进行相应布局。6月5日,华夏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国泰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和景顺长城等七大公募机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当前A股市场利好因素汇聚,中长期投资价值显现,估值进入底部,目前可适当提高仓位。

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加仓 消费股重回主流资金视野
二季度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基金经理们却并未停止“翻石头”的脚步,坚持在震荡中寻找投资机会。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显示,知名基金经理动作频频,其中张坤、朱少醒、胡昕炜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一致加仓了消费股,沉寂了三年之久的消费板块正在逐渐重回资金视野。数据显示,自2月5日以来,万得消费产业大类指数已经反弹了约14%,部分消费主题基金的反弹幅度接近30%。

收益亮眼!今年最卷赛道 还在“摇人”
今年以来最卷的红利赛道,还在源源不断“摇”来新玩家。继上周一批央企港股通红利ETF获批后,近日,又有各种红利基金批量上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报的新基金名字里带有“红利”的就有42只,市场上还有103只以A股为投资标的存量偏股型“红利”及“股息”基金。吸引这些机构和投资者的是红利基金很强的赚钱效应。以红利ETF为例,今年以来收益率普遍超过10%,还有多只超过15%。

外商独资公募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新的发力方向在哪里?
2021年6月,首家由外商独资设立的公募——贝莱德基金正式展业,距今已有三年。三年时间,外商独资公募如雨后春笋,接连获准设立并展业。在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和外资股东的布局下,部分早年成立的合资公募也被纳入外资体系,为国内公募市场注入新活力。

“开门了”!多只QDII基金宣布
在获批最新QDII额度后,日前,华夏基金、国泰基金等公司旗下多只QDII产品纷纷宣布放开限购。多只QDII产品放开限购6月5日,国泰基金发布关于国泰标普500ETF(QDII)恢复申购业务的公告称,为满足基金投资者需求,国泰基金决定自6月5日起恢复该基金的申购业务。此前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国泰标普500ETF曾宣布于今年5月7日起暂停申购业务。

布局“出海”产业链 私募机构看好这些领域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加速全球市场布局,“出海”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词。他们或产品出海,或品牌出海,或服务出海,或供应链配套出海,以开放和创新为驱动力,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出海”也为基金研究带来了新视角,不少私募机构将企业出海作为投资研究的考量之一。

“台柱子”接连出走 中小公募留不住明星基金经理 “公奔公”渐成趋势
基金经理的离职潮从未停息。据Choice数据,2024年关于“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已超过1300条,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超100人,包括汇添富基金袁建军、景顺长城李进等。此外,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卸任旗下在管基金,被外界视为即将离职的信号。在基金经理离职潮中,一些中小公司“名将”的出走格外引人关注,例如圆信永丰基金“一姐”范妍离职,一个月后加盟富国基金。

公募年内分红近700亿元同比大增 19家公募年内豪气分红超10亿元
新华财经北京6月5日电公募年内分红近700亿元同比大增。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年内共有125家公募机构旗下1654只产品进行了分红,合计分红2122次,分红总额达664.09亿元。较2023年同期相比,公募分红全面提升,不仅分红公募家数和公募产品数量有增长,分红次数和分红金额同样分别同比增长43.38%和11.87%。债券型基金成为分红主力。

又出手!抄底资金来了
6月4日,资金再度借道ETF入场。从当天股票ETF资金流向看,约10亿元资金净流入。分品种看,芯片、软件行业ETF及中证1000、上证50、科创50等宽基ETF资金流入居前,沪深300ETF则遭净赎回。昨日股票ETF净流入10亿元科技类产品较吸金6月4日,A股市场在经历窄幅震荡后尾盘拉升走高,沪指涨幅较小,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则涨超1%。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