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建投:关注汽车行业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出口景气或仍占优,红利及成长均衡配置。当前从一些宏观指标维度看,汽车内需或暂未产生上行拐点;而从产业比较优势及企业出口布局等维度,出口景气有望延续。建议关注汽车行业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1)乘用车:内需放缓下竞争加剧,新车势能分化,出口贡献增量。2)商用车:出口量价齐升且格局稳,补贴细则落地将支持行业回暖并缓解龙头盈利端压力。

国泰君安:新增项目产能释放暂缓 预计锂板块最快于2026年前进入上行周期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新增项目产能释放暂缓,预计锂板块最快于2026年前进入上行周期。在建项目中,SaldeVida原计划两处扩建项目改为依次完成,建设放缓;PPG盐湖项目建设工作尚未展开,投产进程推迟;Galaxy项目建设暂停。整体来看,当前供给侧已经有收缩迹象,锂矿行业资本开支下行明显,对未来2—3年的新增供给有压制预期。

中信证券:全国碳市场首轮扩容 双碳政策迈入新阶段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9月9日,生态环境部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将于年内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内外部催化下,我国“碳中和”政策或逐步由“硬约束”转为“碳工具”,碳排放交易将有效驱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QFII投资整体收益率跑赢市场 投资重点转向科技赛道
QFII自2003年正式进入A股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A股重要的投资力量,持股市值从2004年的超28亿元,增长至今年上半年末的1000多亿元。在不同阶段,QFII投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最初的传统行业,转变到最新的以医药、电子为代表的科技方向。入市以来,QFII的持仓收益率非常可观,20多年来整体累计收益率远远跑赢市场整体。

资管机构明显增持 REITs迎长期配置良机
上半年,机构资金对公募REITs青睐有加,机构持仓比例进一步提升。在债券市场利率中枢下行的大背景下,市场人士认为,REITs作为高分红、中低风险的资产,配置性价比持续提升,或成为当下红利投资的“平替”品种。险资增持最为积极上半年,权益市场显著分化,作为另类资产的高分红品种,REITs正在成为机构眼中红利投资的“平替”。

兴证全球基金:如何看待近期日本股市的大幅波动?
近期日经225指数出现宽幅波动,同时日元汇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汇率的波动或是此次日股出现大幅调整的重要因素。由于日本是典型的出口型经济体,日本上市公司的营收约七成来自于海外、利润约八成来自于海外,而海外业务一般使用美元参与国际结算。

基金机构解禁离场 新布局动向曝光
本周A股市场共有47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解禁总市值超过550亿元。近年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此前不少参与定增或首发战略配售的机构投资者面临着亏损离场的压力,不过仍有部分参与其中的基金机构收获颇丰。一边是已投项目计划离场,另一边机构也在加紧布局新的投资机会。业内人士认为,机构普遍聚焦超额回报,对于定增投资来说,折扣安全垫和目前较低的市场点位有望为其获得超额回报提供额外的支撑。

重磅!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 全面修订!
公募行业迎来重磅消息!最新一期机构监管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显示,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提出,修订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督促树牢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健全行业机构分类监管体系,突出“扶优限劣”。

出手!限制机构资金大进大出
应对机构资金大进大出,基金公司出手了!近期,基金公司频频对旗下一些债券型基金发布“限购令”,背后或是部分机构的大额赎回。记者调研了解到,机构大额赎回仍属个例,整体来看,目前债基并未出现大规模赎回,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目前仍倾向于配置固收类资产。

1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重仓可转债 二季度末持有规模近35亿元
随着A股半年报披露完毕,可转债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也得以揭晓,多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旗下产品现身其中。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旗下产品合计现身93只(去除重复后计数为68只,下同)可转债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可转债3403.68万张,合计持有市值34.59亿元。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