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机构自购潮再起,权益类基金成新宠
市场牛气正浓。沪指冲破3700点,两市成交额连续突破两万亿元,公募基金行业自购热潮也持续升温。8月11日,南方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于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10日,年内已有73家公募机构实现净申购,净申购总额达137.13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获净申购17.52亿元,占总规模的12.78%。从数据上来看,本轮自购潮并非“小打小闹”, 数量上,年内共有128家公募启动自购,比去年同期多了35家;在金额上,年内公募基金自购权益基金金额已超过2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59亿几乎翻倍。

从南方基金公告中披露的买入清单来看,主要涉及旗下3只产品,投资者应该发现这轮自购多集中在权益类基金,其中股票类ETF的自购尤为明显。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类基金的净申购额已超过27亿元,占比过半,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往年。
基金公司的操作,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市场风格的转变,从近1周资金流向看,近期成长类风格资金流入更为明显。诸如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ETF、华夏上证50ETF总体流入量都达到了30亿级别;而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体ETF等也都有10亿+的流入量。
近一周权益类ETF资金流入情况

尽管近几年,基金公司的自购越来越常见,但基金公司多在市场下跌时进行自购以稳定市场情绪;又或者在新产品发行时通过自购来提振投资者对于产品的信心。而今年不少公司在股市处于向上突破阶段,大笔自购股票型基金,这种现象在过去是非常罕见的,这种在市场上行阶段的自购行为,展现出基金公司对市场长期向好趋势的信心。
那既然基金公司悉数看好,那这些自购的基金表现又如何呢?若是选取年内自购超1000亿的权益类产品(剔除债券,货币基金),近500只相关产品中,取得正收益的超过400只,占比超8成。由此可见,自购行为使得基金公司更注重基金的长期发展。
近一年自购较多的基金业绩排名情况

最后,面对基金公司的“真金白银”,基民既要关注,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基金公司掀起自购潮,本质上是把自身利益与投资者牢牢绑在一起。特别是市场震荡时,这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安排既能安抚情绪,也为产品补充流动性。
真金白银的潮水寄托着机构对市场的期许,可最终检验成绩的,仍是长期稳健的收益。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追热点,不如趁机审视自己的持仓——投资的初心从来不是跟风,而是共赢。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公募机构“自购潮”再现,这类产品成为“新宠”!两大信号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91)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