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点评:再度把握超长信用配置机会

杨业伟/王春呓 2024-12-11 08:49:07
机构研报 2024-12-11 08:49:07 阅读

  12 月第一周“抢券”行情继续演绎,利率债快涨慢跌,信用债单边下行。11 月下旬以来,市场对地方债供给担忧逐步消化,政策空窗期内利空出尽,11 月最后一周,同业存款自律倡议落地,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调低至1.5%,点燃做多热情。周一(12 月2 日),国债下破2.0%后,尾盘交易商协会发布四家农商行自律调查结果;周二(12 月3 日),利率小幅回调;此后市场缺少明确的多空消息,但多头情绪依旧强势;周四(12 月5 日),国债向下突破1.95%。周五(12 月6 日),证券日报发文金融机构扎堆“抢券”不可取,央行连续净回笼资金,上证指数拉涨超1%,债市小幅回调。12/2-12/6 利率债快涨慢跌,而信用债“抢券”行情持续,收益率持续下行,3 年AAA 中票累计下行11bp 至1.94%。

      利率债和中短端、中高级信用债普遍突破前低,信用行情或将轮动至弱资质和长久期债券,关注超长信用债的配置价值。12 月6 日,国债突破关键点位,10 年国债下至1.95%,30 年国债下至2.16%,信用债中高等级、中短期也普遍突破前低,低等级、长期信用债仍有一定下行空间,3Y AA(2)、5Y AA 城投债距前低还有13bp,10Y AA+中短票距前低12bp,1Y AA-二级资本债距前低11bp。本周(12/9-12/13)2 万亿专项债发行基本完成,而年底年初资产为季节性配置高位,叠加年末再融资债完成置换后释放资金,这将继续驱动利率下行。而利率下行过程中,信用债收益将逐步抹平,预计行情将继续轮到至弱资质、长期信用债,超长信用债或将有更高资本利得。策略上建议资质下沉、拉久期,关注3Y AA(2)城投债、10Y AA+中票的机会。

      今年超长信用债主要有4 次调整,8 月前触发因素是监管关注,核心是超长债性价比下降,8 月后调整来源于博弈政策预期,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2024 年以来,超长信用债的调整主要有4 次,分别在4 月底、8 月、9 月底10 月初、10 月底。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整前,1 月-4 月,4 月-8 月,信用债持续上涨,虽然两次调整都由监管调控引发,但核心的矛盾在于超长债性价比下降,开始调整时中长端信用利差已降至历史低点,止盈需求集中爆发。而8 月的调整由于引发了广义基金的赎回负反馈,从月初持续到月底,此后市场对信用债流动性的担忧持续。第三轮调整9 月底重要会议出台重磅政策,10 月底市场交易财政政策预期,信用波动均明显大于利率。

      11 月下旬以来信用持续走强,近期中长端信用债流动性有改善迹象。超长信用债流动性的分界线在8 月初的调整,超长信用债的供给主要集中在产业债,1-8 月,主要是5Y 以上的超长产业债流动性攀升,此外,3-5Y 中长期城投债和产业债的成交占比也逐步提升。8 月初债市巨震,此后以上中长期信用债流动性回落,而11 月以来,3-5Y 城投债和产业债成交均有改善。12 月首周,5Y 以上产业债流动性也有小幅提升。而超长信用债的交易热度提升,往往伴随利率下行的过程,后续随着资产荒格局持续演绎,超长债流动性有望改善。

      当前信用债行情可类比4 月后,欠配环境下信用利差或将持续收窄。4 月的调整源于监管多次提升长债风险,叠加权益市场向好。后续随着市场逐步消化监管表态的影响,利率重回下行通道,资产荒格局延续,信用利差压缩,4-8 月超长信用债继续占优。而本次的行情可追溯至10 月下旬调整,市场加大对增量政策的博弈,并且权益市场表现较强,因此10月末信用债因流动性偏弱调整幅度较大。11 月,随着化债方案落地、地方债供给冲击有限,且政策预期减弱,债市利空出尽。而同业存款利率下降落地后,债市下行空间进一步打开。后续再融资债完成置换后,将释放资金和带来增量配置需求。欠配环境下,信用利差或持续收窄,超长信用债获取资本利得将更丰厚。

      从比价效应来看,当前超长信用债同样有性价比,建议在保障一定流动性的基础上择券。

      从资产比价的角度来看,10Y 高等级中票和长债的利差,目前也有一定下行空间,12 月6日,10Y AAA 中票估值2.28%,与10 年地方债利差19.5bp、10 年国债利差32.1bp,与30 年地方债利差11.7bp,利差较前低还有17-20bp 的下行空间。10Y AA+中票估值2.49%,与以上资产的利差存在28-32bp 的下行空间。具体到个券上,建议关注存量债规模大、隐含评级在AA+及以上的主体。有两个思路,一是负债端能忍受一定估值波动,可以关注有一定收益的超长信用债,如蜀道投资5-7Y、无锡交通产业集团7-10Y 估值2.45%;另一个方向做中短期交易,以赚取资本利得为主,建议关注诚通、国新等类政府主体,存量规模大、流动性较强,并且随着5000 亿稳增长专项债的发行,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