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周报:如何选择风险预算以内的固收+基金?
如何选择风险预算以内的固收+基金?
即使2024 年以来权益市场整体仍偏弱,但广义固收+资管规模还在持续扩充。如何选择风险预算以内的固收+基金是摆在不少年金、理财和保险类资管面前的一大课题。过去市场普遍会通过历史最大回撤等指标来对基金进行筛选,然而我们发现这一操作往往可能既跑不赢基准,也没完全控住回撤。
历史回撤等指标的局限性在于,其计算的净值区间内可能并没有发生尾部风险事件,或者区间内已经发生了尾部风险,而尾部风险本就是极小概率事件,这时也需要对应调整。此外对于资方或者FOF 投资者而言,符合条件的固收+基金往往较多,如何进行筛选?如何分配权重以避免分散后的风险预算过剩等,是实务中较为关切的问题。
我们在报告中创设了两项工具,来解决上述痛点。首先我们对于单个产品,调整风险值的算法。具体而言,我们是基于基金过去的净值情况和底层资产的整体情况,通过机器学习来习得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继而通过对于后续市场底层资产的风险预估,来实现选择符合回撤预算的基金。此外,我们还通过聚类+降维的算法,来进一步找到满足回撤要求的基金中的代表产品。
基于上述两项工具,我们进一步编制了两类固收+组合。首先我们对于所有符合“入库条件”的基金进行回撤估算和代表基金筛选。这一类组合等权配置自2018 年以来仍能获得2x Calmar 且跑赢纯债产品将近50bps。其次,我们先对基金进行分层,而后采取回撤估算和代表基金筛选,最后通过风险平价方式进行组合,这一类固收+组合实现更为平滑的收益增强效果。
我们认为,固收+虽然从定义上,意在突破资产有效前沿的边界,但实际过程中在回撤约束下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是不容易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没有加入更多对基金经理择券能力量化表征的情况下,固收+FOF 要做超额,更依赖于产品策略的多样性。23Q3 以来,固收+基金的单体规模已缩减到10亿元以下,规模已不是固收+策略同质性高的掣肘。我们期待后续随着市场企稳,固收+基金的策略多样性能够进一步显现。
风险
模型对于基金风险的刻画失真,依据算法筛选代表基金的方式与实际基金策略情况出现较大偏移,资金面价格超预期调整,机构者行为超预期变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